第wb06版:呼和浩特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智”管古树 “数”理名木

首府园林开启数字化管理模式

呼和浩特晚报讯(记者 李娟)古树指有着100年以上的树龄,是具有重要历史、文化、观赏与科学价值或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为了更好地保护古树,首府园林开启了数字化、智慧化的管理模式。

7月27日上午,呼和浩特晚报记者来到将军衙署博物院,这里栽种着多棵有着180年树龄的丁香树,每一棵古树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二维码,人们通过扫码就可以了解到古树的详细信息。

随后呼和浩特晚报记者又走访了公主府博物馆、五塔寺博物馆里的古树,看到这些古树都设有护栏进行保护,并有详细的信息记录。

据悉,呼和浩特市在册登记的古树名木有157株,其中29株位于建成区。7月20日,市园林中心与北京林业大学的专家教授团队开始对建成区内的古树名木开展调研普查,详细了解其生长态势、生存环境、保护现状等情况,并对普查中新发现的古树名木、后备资源及时建立信息台账。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市园林中心依托数字园林精细化管理平台的古树名木管理模块,使古树名木日常管理走上了数字化、智慧化道路,即将古树名木资源信息纳入平台管理,建立信息台账,除了包括每株古树名木的科属、种类、树龄、权属等基本信息,平台还具备定位、日常巡查、养护记录、复壮保护等多元化功能,这样使古树名木具备了属于自己的“电子户口”,实现了“一树一档、一树一策”的精准保护,形成了“标准库、准确数、精准图”的信息系统,全面提升了古树名木信息化、可视化和精细化管理水平,同时让管理部门的动态监测和跟踪管理变得更加高效便捷。

古树名木被誉为“活化石”,它们见证历史、承载文化,具有非常高的历史、文化、生态、观赏和科研价值。“保护古树名木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举措,我们将不断加强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做好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市园林建设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示。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