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06版:呼和浩特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智能充电桩“上岗” 居民告别“飞线”充电

呼和浩特晚报讯(记者 张秋焱)在生活中,方便快捷的电动自行车成为许多市民的出行首选,但车辆随意停放、“飞线”充电等问题也随之而来,尤其成为老旧小区亟待治理解决的顽疾。不久前,赛罕区水务局小区、工商南北楼等小区陆续安装了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桩,不仅车主充电方便了,还得到了小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7月27日,呼和浩特晚报记者来到水务局小区,在小区的公共停车棚中看到几辆电动自行车正停放在智能充电桩前充电。居民林女士说:“我每天都骑电动自行车上下班。过去小区楼下没有充电设备,只能将电池拆下来带回家里充电,虽然这样存在安全隐患,但是骑电动自行车出行是很多居民的刚需,无奈只能这样做。几个月前,电力社区组织辖区各小区居民代表开了多方联席会,会上居民代表提出安装智能充电桩的建议,没想到社区真的帮我们实现了。现在我们用微信扫码就能给电动自行车充电,既方便又安全。”

据赛罕区人民路街道办事处电力家园社区工作人员王首丹介绍,近年来,电力家园社区居民的电动自行车保有量日益增多,充电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不少居民为了充电方便,直接从几层楼高的家中拉出电线给楼下停放的电动自行车充电,不但影响了小区的整体环境面貌,而且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为切实解决居民的电动自行车充电问题,电力家园社区充分发挥社区党委、物业公司、小区物管会等群体的作用与居民积极沟通,召开多方联席会征求居民意见,在摸排小区电动车数量后立即启动建设。最终,成功为水务局小区、工商南北楼、武装部小区、卫生局小区安装了智能充电桩,实实在在解决了居民的急难愁盼。自从智能充电桩正式投入使用后,“飞线”充电、电动自行车乱停乱放问题得到明显改观,辖区环境变得整洁有序。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