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攀登珠峰成为浙江户外运动达人的爱好之后,浙江冬泳爱好者又向“泳界珠峰”发起了挑战。
距离长、水温低、天气变化不定的英吉利海峡是横渡难度最高的海峡。自1875年8月24日英国人马修·韦布首次征服英吉利海峡后,至今148年的历史中,只有1500多人横渡成功,在游泳爱好者心目中横渡英吉利海峡就相当于登顶珠峰。
北京时间8月4日,来自浙江温州的四位冬泳爱好者黄忠达、谢德荣、赵静、项庆强经过11小时54分钟的接力拼搏,踏上了法国加莱的海岸,成功完成了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壮举。
直线距离34公里
实际游了50多公里,每个人都晕浪
北京时间8月4日8时35分(伦敦时间8月4日凌晨1时35分)伦敦多佛莎士比亚沙滩,船长发出开始渡海的指令后,第一棒黄忠达跃入海中。根据横渡安排,他们的接力顺序是:第一棒黄忠达、第二棒谢德荣、第三棒赵静、第四棒项庆强。四棒的顺序不能颠倒,每个人游1小时以上交替,直至终点。横渡过程中如果有队员不能完成自己的1小时而放弃,全队横渡挑战就被视为失败。
国际上公认的英吉利海峡横渡路线为:在英国的多佛和法国加莱之间最短,直线距离为33.8公里。但每隔6小时左右在大西洋与北海之间翻滚来回一次的海潮,让英吉利海峡的海流变化很快,也让黄忠达和队友当天的横渡整体轨迹走了一个“S”线,实际游泳距离达到了50多公里。
黄忠达下水处的水温为16℃,这样的温度是横渡的一大障碍。黄忠达告诉记者,没有冬泳经历的游泳爱好者,哪怕泳技再好,长时间在低温的海水中游泳,也会导致身体不适。本次参加横渡接力的队友都有多年的冬泳经历,即便如此,横渡过程中寒冷的海水依然给他们造成了很大的困扰,最终靠毅力完成三轮接力,近12小时的艰苦跋涉后到达法国加莱一侧的海岸。此外,在横渡过程中,户外游泳多年的他们还遭遇了“晕浪”现象。由于海流变化快导致海浪很不规则,每一棒下水后不久都有了晕船(晕浪)的感觉。
11个小时多的横渡
他们筹划了4年
中国大陆第一个单人横渡挑战英吉利海峡的是温州人陈雄光——1999年陈雄光曾尝试单人横渡,但在试游过程中,因海水温度太低(16℃),挑战失败。2001年,他协助北京体育大学教师张健完成挑战,助力其成为第一个横渡英吉利海峡成功的中国人。
虽然陈雄光未能完成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宏愿,但在温州体育界看来,他表现出了温州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24年后,四名温州冬泳爱好者重新出发,不仅为“敢为天下先”注入时代内涵,还展示了“中国游泳之乡”的良好形象。
黄忠达、谢德荣、赵静和项庆强分别来自温州市冬泳协会和温州市铁人三项运动协会。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念头萌发于2019年,将近4年的时间里,他们经历过人员调整。确定了今年暑期的行程后,他们大半年前就开始进行训练。“我们曾经到建德新安江进行适应性训练,后来又到文成县进行训练。”黄忠达介绍说,新安江的水温大概在13℃左右,水温比较低,每次适应性训练,车子来回要9个小时。后来他们在文成县三七水库找到了一个好地方,水温大致在15℃至16℃,正好和英吉利海峡的水温相符,在这里他们连续训练了几个星期。
横渡规定很严格
花费50多万
横渡英吉利海峡需遵守英国英吉利海峡游泳和导航联合会(CS&PF)的严格规定,要求在横渡英吉利海峡时,必须有正式裁判、领航员、引水员等监督,不允许借助任何辅助设备,不能穿防寒之类的泳衣、胶衣,只能穿普通泳裤,可戴泳帽泳镜。游泳中途可进食,但不得接触任何漂浮物体。
每年横渡英吉利海峡的黄金窗口期是7月至8月。7月20日,黄忠达、谢德荣、赵静、项庆强一行到达英国多佛海岸横渡基地,他们原计划完成横渡后7月30日返程。到达之后马上在相关海域进行适应性训练,不过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由于天气环境等变化,计划中的排期一直没有到来。
“难道就这样无功而返?”黄忠达、谢德荣、赵静、项庆强都不想留遗憾,他们找到组织方多次沟通,讲述远在一万公里外的他们为了横渡做的4年多准备,终于打动了组织方,为他们增加了排期——虽然出发时间是夜里,他们已经非常开心了。“横渡过程中,裁判都在给我们喊加油。”黄忠达笑道。“为了这次横渡,前前后后我们花了50多万元,但是这样的经历还是值得的。”
(据《钱江晚报》高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