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14版:人文·史海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古人倚门为哪般?

“悬知倚门望,遥识老莱衣。”(王维《送友人南归》)“将趋倚门望,还念同人别。”(高适《宋中别李八》)“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王冕《墨萱图》)我国古代诗词中高频出现“倚门”一词,“倚门”是古人表情达意的一个文化符号。

“倚门”,亦作“倚闾”,意为靠着门。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词人借助“倚门回首”这一细节,形象地描绘出一个纯情少女惊诧、好奇、害羞的微妙心理。

古人常用“倚门”表达父母盼子归来的殷切之情。李嘉祐《送王牧往吉州谒王使君叔》:“使君怜小阮,应念倚门愁。”诗人设想王牧的叔父见到王牧后一定十分怜爱,舍不得让他离开。诗人叮嘱王牧说,你母亲还在倚门而望,天天盼着你归来呢。张说《岳州别子均》:“他日将何见,愁来独倚门。”这首诗是诗人写给长子张均的一首赠别诗,意思是说,此次一别,不知何时相见,等待我的将是无休无止的念子望子之愁绪。曾丰《留别金陵故旧》:“留客故人虽意厚,倚门有母待儿归。”朋友留客的情谊虽然深厚,但母亲翘首盼望儿子早点回家。

“倚门”也可以用来表达思亲的凄苦之情。李白《北风行》:“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征人在前方作战,闺妇日夜盼望征人平安归来,“倚门”表现了闺妇对征人痛彻心扉的思念。胡仲弓《闺怨》:“别后妆台镜懒开,倚门日日望书来。”与丈夫离别后,闺妇懒于梳妆打扮,天天倚门等候丈夫的书信。晏几道《清平乐·寒催酒醒》:“翠黛倚门相送,莺肠断处难声。”才子离开家门,朝西出行,佳人倚门送别,黯然伤魂。

“倚门”还可以用来表达落寞、痛苦之心境。温庭筠《菩萨蛮·南园满地堆轻絮》:“时节欲黄昏,无憀独倚门。”黄昏时分,女主人公无聊地靠在门上望着那黄昏风景。“倚门”表现出女主人公寂寞、百无聊赖的心境。杜荀鹤《乱后逢村叟》:“至今鸡犬皆星散,日落前山独倚门。”鸡犬不知去向,老翁日落时分孤零零地倚门叹息。“倚门”一词,传神地刻画出老翁孤苦无依、痛苦不堪的情状。

(据《联谊报》李学开)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