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高龄老年人就餐问题,从中央到地方正在积极推进老年人助餐发展。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组织召开的推动银发经济发展座谈会就提到,着力解决老年助餐、失能照护等急难愁盼事项,从需求侧改善消费环境。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助餐服务也在面临老年人订餐观念差异、机构难盈利、餐食供应不规范化等诸多待解难题。
高龄、半失能老年人的刚需
吃不到一起,几乎成为59岁的董辉和81岁母亲之间最大的矛盾。董辉说:“她爱吃素、不爱吃肉。如果迎合她的口味,一顿两顿还行,天天吃素我受不了。”
刚开始,董辉还能在单位职工食堂给母亲打素菜,后来餐食稍微油盐重一点,母亲肠胃就会出问题,并且肉类都需要弄成肉末泡米饭,她才能吃得下去。从去年开始,因为所在社区的养老驿站开始提供餐饮服务,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董辉母亲的餐食问题。
在北京海淀区寸草之家十五所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负责人王悦如介绍,每天50份至80份的订餐中,大部分都是高龄或半失能老年人,这些老年人本质上都对助餐有刚需。经常给养老驿站提供餐食连接服务的北京嘉森博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于晓嘉说,2022年初,他的公司曾对北京近300家养老驿站进行调研,结果显示近95%的老年人有助餐上门需求。
供应商的持续运营难处
“不可能,无论如何都降不下去。”谈到27元/份助餐服务的降价空间,于晓嘉连连表示否认。他说,老年餐是按照老年人的生活习惯进行特殊订制的,由于老年人喜爱吃新鲜蔬菜、肉品、豆制品、杂粮、面食等,老年餐不适合使用成本较低的预制菜。行业内认定老年人助餐是一项很个性化的需求,当前的定价在人力成本较高、菜品新鲜等原因下,已将各项运营成本降低到极致。
于晓嘉在助餐服务上已经营运近一年时间。他说,虽然未来市场想象空间挺大,但助餐还是得依托养老驿站才能扩展开。中央厨房一般距离驿站40分钟左右车程,没办法一出餐就进行分散式配置。只能先运送至各个养老驿站,才能进一步配送至老年人家中。在这个过程中,餐食安全面临着诸多风险。
对于未来,于晓嘉认为,市场一定会向更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他说:“老年人助餐不能通过不规范的方式去省成本,否则会存在较大的风险。随着老年人助餐规范化发展,养老驿站的订餐也会获得更多老年人的认可。” (据《经济观察报》田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