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晚报讯(记者 杨永刚)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和规范民间收藏活动,普及文物收藏鉴赏知识,凝聚社会力量保护好中华历史文化遗产,9月6日,呼和浩特博物院面向社会开展制度化、常态化民间收藏文物公益鉴定咨询活动。
据了解,本次鉴定活动咨询范围是民间流传有序的传世文物、民间合法收藏的文物以及其他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文物艺术品,主要分为陶瓷器、金属器、玉器、钱币、民族民俗文物。对于国有、非国有博物馆馆藏文物,依法应当上交国家的出土、出水文物,非法来源的文物(如盗窃、盗掘、走私等),国家法律法规明令禁止收藏、交易的文物,涉嫌损害国家利益或者有可能产生不良社会影响的文物不予提供鉴定咨询。
咨询者需要电话预约,同时从呼和浩特博物院微信公众号自行下载填写《待鉴定藏品持有人及藏品信息登记表》,提供文物持有人及所持藏品相关信息并发送至指定邮箱hushibowuguan@163.com。每场活动预约人数不超过10人(含10人),额满为止,每人每次不超过3件(套)藏品。联系电话:0471-3592545(周二至周日9时至16时)。活动当日,文物持有人携带身份证原件到活动现场签到并核对信息、领取号码牌,同时签订《呼和浩特博物院民间收藏文物鉴定咨询申请人承诺书》后方可鉴定。专家现场鉴定时提供口头倾向性意见(包括名称、时代等信息),仅供参考,不提供文物估价、真伪鉴定意见。鉴于文物鉴定的特殊性,对当场不能提供意见的,主办方将在10个工作日内向文物持有人做出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