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14版:咱爸咱妈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全国各类在业状态社区食堂已达6000家

老人家,开饭啦!在家门口享美味

近年来,老年食堂逐渐走红。数据显示,全国目前存续在业状态的各类社区食堂经营主体超过6000家。如何持续探索市场化运作促进行业良性发展,用可口饭菜“焐”热老年人的心?

饭菜价格普遍不高

近期北京市西城区开了很多父母食堂,这是该区的一个老年助餐政策。每位北京市户籍并居住在西城区的基本养老服务对象可以享受每天5元就餐补贴。笔者注意到,老年食堂价格普遍不高,一餐价格10元至20元左右,并且还会有补贴。广东一家老年食堂对年满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就餐,用餐标准为每餐10元,其中60岁至79岁老年人自付每餐8元,政府补贴每餐2元;低保、特困人员、80岁以上老年人自付每餐6元,政府补贴每餐4元。还有部分老年食堂对75岁或8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免费餐食。

科学布局精准选址

2022年初,笔者曾走访过天津市10家老年食堂,今年8月底再回访时发现,这些食堂客流量大不如前。老年食堂目前运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如何才能解决?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老年学研究所教授孙鹃娟说,老年食堂在建设之初要做好市场调研,比如老年人数量有多少、就餐需求如何、有哪些就餐习惯等。通过科学布局精准选址、打造多样化高质量菜品等方式,满足更多人的用餐需求,实现多方共赢。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曲嘉瑶认为,想要提升老年食堂的经营活力,可以打破现有社会工作者招聘年龄限制,广泛吸纳辖区居民,就近服务于老年食堂。

让社区食堂行稳致远

该如何让社区食堂行稳致远?对此各地正在积极探索。据了解,在满足老年人用餐需求之外,福建省福州市老年食堂进一步延伸服务功能,开设了反诈骗、用电安全、智能手机使用等各类课堂。在福州市,食堂融合“学堂”比例已超过80%。上海市普陀区则在综合利用现有资源协调保障好送餐力量的基础上,进一步用好“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让暖心用餐服务“近”家也“进”家,满足老年人的多元用餐需求。

在中国老龄协会老年人才信息中心特聘专家马丽红看来,开办老年食堂是公益服务,但同时也要兼顾市场需求。规模化是降低单位成本的方式,可以探索将社区食堂由多元化分散运营调整为市场化、品牌化、连锁化的运营模式,同时依赖大数据做精准服务,降低成本,提升经济效益。

(据《法治日报》张守坤 陈昊铮 高岳)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