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点,快点”“再不出发就来不及了”……新学期开学后,不少中小学生又开始了校内、校外轮番上课的生活,平日和周末被课程占得满满的。孩子在家长的催促下,每天像陀螺一样团团转,直呼吃不消。
讲述:课余时间被占,写作业都没有时间
小诚今年上四年级了,开学时间不长,他已经感觉十分疲惫。小诚说,升入中年级后,每天老师都布置作业,但是我只能在课间和午休的时间来写,因为放学后还要去上课外班。其实在开学前我已经跟爸妈商量过,能不能少给我报两个课外班,但他们让我先试几周,半个月过去了,我真有些吃不消。
小诚说,除了周三我要在学校参加社团活动,其他几天我都是一放学就赶着去上课外班。我参加了校外的篮球训练队,周一、周四晚上和周日下午都要去训练,周五晚上有一个编程的课外班。到了周六日我就更忙了,语数英三科的提高班,妈妈全给报了名,我还喜欢画画,所以每周一节的美术课也一定要去上。这么算下来,我只有周二晚上能在家里看书、复习功课,几乎没有完整的写作业时间。可是妈妈跟我说,这是学习、锻炼两不误,真是这样吗?我忙的都没空想这个问题了。
建议:留出空间,让孩子主动学习
家庭教育指导师、天津市第一百中学心理中心李雪云老师说,该不该给孩子报课外班?该给孩子报多少课外班?很多家长都在纠结这样的问题。更有一些家长陷在各种鸡娃妈妈群里,跟着一起焦虑,继而带着孩子像陀螺一样忙着上各种课外班,却失去了冷静思考的时间。长此以往,孩子会很疲惫、精力不足,进而产生厌学情绪。
李雪云老师说,学习的目的是掌握知识和技能,家长督促孩子学习也好、让孩子上课外提高班也好,目的都在于此。那么,家长要经常问一问孩子,最近学的知识,你吸收了多少?如果孩子没有对知识复习、思考和消化的过程,实则是吃了“夹生饭”,时间长了,在忙碌表象的掩盖下,“摸鱼”就成了孩子的学习方式。希望家长不要把孩子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要给孩子留出空间,让孩子看看课外书、做一些自己喜欢的手工等,激发自主学习的动力。孩子的学习之路是一场马拉松,不断地超前学习让孩子没有了“过渡带”,不停歇上课带来的疲惫感也会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倦怠,不愿意去坚持,渐渐形成被动学习,甚至回避学习。建议家长听听孩子的想法,给孩子的课外班做“减法”,注重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会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据《今晚报》贾林娜 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