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杭州古城,蓝氏一家以丹青驰名,人才辈出。家族中最著名者就是开宗立派的大画家蓝瑛,他开创了“武林派”,惠及子孙。
蓝家是丹青传家,蓝瑛的子孙中,其子蓝孟,孙蓝深、蓝涛,族孙蓝洄等,都继承家学,成为当时画坛的佼佼者。其孙蓝深,作为一个“画三代”,上有祖父蓝瑛、父亲蓝孟的余荫庇护,自身又有才华和技艺,在当时的杭州城也是名噪一时。
蓝瑛的传世作品较多,为研究其绘画艺术风格提供了较丰富的资料。然而,其子蓝孟的作品不足10件,至于蓝深、蓝涛的存世作品则更少。
镇江博物馆藏有蓝深青绿山水图轴一幅(见左图)。该画绢本设色,画心纵179厘米、横50.4厘米,由严忠婉女士捐赠。款题:“钱塘蓝深”,钤“蓝深之印”朱文方印、“谢青”白文方印。画心右下角钤“歇雪庐”白文方印,左下角钤“半丁审定”白文方印、“山阴陈年藏”白文方印,另一印残,难以辨识。
此幅山水既体现了蓝深继承家学武林派画风,又不被其束缚,在广采博学的基础上对武林派画风有所探索、发展和创新。构图基本采用传统的平远、高远、深远之法,使画面层次分明有透视感,空间广阔,使观者心旷神怡。虚实相当,或右实左虚,或左实右虚,有元人倪瓒的构图法意境。
除继承家学的青绿山水外,设色更别具一格,以墨色为主,再稍加石绿、浅绛或赭色,或加点淡蓝色,使画面更透明清晰;而远山稍加淡蓝色,既表现山的越远越蓝的实际情况,也表现出作者观察细致、体验深刻,逼真的画面将作者与观者的情感融合在了一起。
蓝深生卒年不详,字谢青,能诗善画,为人洒脱,颇有文采。工山水,亦善书法,得其家传,画风较之祖父蓝瑛的山水更为错综复杂,又自得其巧。此幅青绿山水,用笔强劲,敷色浓丽不俗,为蓝深代表作品。
蓝瑛晚年定居杭州之后,从学者颇众,到了蓝深成长的年代,浙派和院体已经逐渐趋于没落。当时的画坛,吴门画派风格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已非同小可。蓝深是个聪明人,对画坛时风非常敏感,在武林派的基础上,他及时把握画坛脉搏,与时俱进,取法于吴门派,学习黄公望、沈周、董其昌等炙手可热的画坛前贤笔意,并作为蓝氏家学传人,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蓝瑛开创的武林派,展现出非凡的灵气和才华。
蓝深的传世之作相对罕见,此画左下角钤“半丁审定”之印,更显珍贵。陈半丁(1876年至1970年),原名陈年,字静山,号半丁,画家。在中国画坛享有崇高的声誉,其高超的绘画理论也使其收藏具有极高的品位。他的收藏品丰富,宋元明清各朝大家均有收藏,藏品档次之高在20世纪享誉大江南北,与苏州的吴湖帆被誉为“南吴北陈”。近年来陈半丁的收藏品屡屡在国内各大拍卖公司上拍,买家多因陈半丁的学识而认定其收藏。“半丁审定”的印章成为一张古代书画价格飙升的主要依据,犹如神龙点睛。
毫无疑问,就山水画艺术造诣而言,“武林派”很好地传承了元代文人画的特色,蓝氏的绘画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武林画派的经典面貌,无论是在绘画风格还是笔墨意境上,都具有其独特性。蓝瑛的画法宗宋元诸家,得力于沈周最多,蓝深继承武林派创始人祖父蓝瑛的衣钵后,又从文人画中学来干笔淡墨的含蓄画法,柔和了蓝瑛苍老蓊郁的气息,兼采侧锋细笔而弃浓墨,使得画面气氛更为融合,这也是蓝深的过人之处。
(据《收藏快报》张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