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10月23日,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农历九月初九缘何是重阳?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数字密码”?
历史学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介绍,数字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重视数字含义有着悠久的历史。
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月、日皆逢九,两个最大的阳数重叠一起,故曰“重阳”,也叫“重九”,且“九”“久”谐音。魏文帝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里说,“重九”系因“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时至今日,人们依然将“九”视为“天长日久”的象征。
作为阳数之极,“九”又被称“极阳”或“老阳”,这就与老人联系起来。“九九”与“久久”谐音,寓意老人健康长寿。
罗澍伟表示,同重阳节一样,我国很多传统节日均为“重日”,如正月正、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等,古人曾赋予这些“重日”许多故事和内涵,某种意义上也是解读中华传统文化的“数字密码”。 (周润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