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08版:国内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教师郭云兵扎根乡村教育33年 倾尽所有用朗诵为孩子们筑梦

村娃声动央视 老师情动人间

郭云兵带着孩子们进行朗诵训练

扎根乡村教育33年,他是无数留守儿童朗诵的启蒙者;组建朗诵团,他为乡村学校的孩子们搭建朗诵公众号;没有专业朗诵老师,52岁的他先学再教,没有专业的录音设备,他自费购买组装;没有参赛舞台,他花光积蓄买车,带着孩子们四处参赛……

在乡村教师郭云兵的努力下,湖南省常德剪市中学朗诵团从几人到几百人,孩子们的舞台也从教室走到央视。11月8日,记者见到了郭云兵。

坚守:从教室到央视,乡村朗诵团追逐梦想

“孩子们,语速稍微慢一些,跟上音乐的节奏。”8日中午,郭云兵正在利用课余时间给朗诵团的孩子们排练。两天后,常德市桃源县将举办一场文艺演出,大伙认真地筹备着朗诵节目。

背景乐响起,孩子们清脆的童声合着节拍,抑扬顿挫,郭云兵脸上露出满意的微笑。

郭云兵执教的常德剪市中学共有1000余名中小学生,其中,有很多是留守儿童、单亲儿童、困难家庭儿童。原本沉默寡言、鲜少有娱乐活动的孩子们,如今一个个活泼自信,变化让郭云兵欣喜。“早在2012年,就想在学校组建朗诵团。”做了大半辈子语文老师的郭云兵,对朗诵有着格外深厚的感情,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他不敢贸然付诸行动。2013年,接触到中国传媒大学公益教学平台,郭云兵决心自己先学,再教给孩子们。

劲头十足的郭云兵一开始就遇到了难题,孩子们对朗诵并不上心,很多人都不知道朗诵为何物,更别说得到家长的支持。“学校里多半都是留守儿童,爷爷奶奶只管吃穿,对孩子的教育不会管得太细致。”第一次招募,郭云兵只招收到5名学生。为了给孩子们最专业的培训,他利用所有休息时间学习朗诵;为了让孩子们有更好的体验,他自费购买专业录音、剪辑设备;为了检验学习成果,他把教室、操场、农家小院都布置成舞台;为了让胆小害羞的孩子们去更大的舞台,他拿出全部积蓄,加上找亲戚借的3万元,购买了一辆面包车,带着孩子们从教室走到了央视。

成长:从胆怯到自信,孩子们的变化让他欣喜

在郭云兵的努力之下,朗诵团不仅拥有了专业的设备、统一的演出服、广阔的舞台,他还和校内的年轻老师合作,打造“沅水童声”微信公众号,发布孩子们的朗诵作品,让更多人听见乡村里稚嫩而嘹亮的童声。从几人到几百人,朗诵团越来越火。对待每一个孩子,郭云兵都付出了全部心血。

留守儿童吴思颖令他印象格外深刻,女孩从小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虽然父母不能陪伴左右,但两位老人给了她足够的关心和爱护。“吴思颖的奶奶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女强人’,能主外也能主内,从小就是孩子的心灵支撑。”吴思颖加入朗诵团,奶奶极力推荐。声音条件优越的她,却害怕展示自己,一站上舞台,胆怯就会暴露无遗。

看着孙女在舞台上的表现,没接受过什么教育的奶奶展现出极大的耐心。在奶奶与郭云兵的陪伴下,吴思颖进步明显。但奶奶的突然离世给了吴思颖莫大的打击,她沉浸在悲痛之中,看着吴思颖的落寞,郭云兵耐心劝导。“我告诉她,死亡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不妨把对奶奶的思念与悲伤,投入到朗诵中。让感情充分抒发,也可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郭云兵的方法很奏效,吴思颖将感情投入到朗诵之中,表演令人动容。

像吴思颖一般的孩子还有很多,朗诵团见证了无数留守孩子的成长。郭云兵就如同照亮孩子们前行的明灯,用朗诵为留守儿童插上梦想的翅膀。

(据《三湘都市报》田甜)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