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0年,我国的空巢老年人和独居老年人数量已达1.18亿人。独居老人一旦身体有恙或发生意外,很难被发现,进而造成不测。独居老人如何保证自身安全?相关专家建议,面对突发情况,独居老人要学会搬“救兵”。
老人独自居住有风险
天津滨海新区寨上街76岁的王大娘独居多年,且体弱多病。日前的一个早上,她发现常吃的降压药没有了,心里一急,即刻感觉头晕目眩,便瘫卧在床上。待稍微稳定一点后,她忽然想起有一次社区老年人日照中心志愿者上门服务时,曾留下电话号码,她急忙拨打过去讲述诉求。志愿者立刻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了老人常吃的降压药并送到家中,还带来了血压计给老人量血压,陪老人聊天。近2个小时后,王大娘恢复正常后志愿者才离开。
近日,73岁的苏大娘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独居时遇到的情况。一天中午,苏大娘在家中做饭,一位身着制服、自称是燃气公司工作人员的男子敲开了她家的门,称做燃气安全检查。一番操作后,该男子指着厨房对苏大娘说:“你们家没有装燃气报警器,按照国家要求,现在必须要装,每个报警器390元。”苏女士将信将疑,她想起前两天去社区做“养老金认证”时,社区主任给她的名片,于是赶紧给社区打了个电话,被告知装燃气报警器全部免费。男子见状,立马拿着东西走了。
保持邻里关系很重要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对于独居老人来说,身体突发情况危险更大,而与邻居保持联系极其重要。
日前,76岁的张先生准备起身上厕所时,忽然一阵眩晕摔到在地,剧痛立即袭来。因为是独居,没有人帮助,他咬牙坚持从地上爬起来,扶着床沿、柜子,找到放在床头的手机,给对门邻居打电话说明情况。邻居立即拿着张先生家的备用钥匙打开房门,并叫了出租车将张先生送进医院诊治。
不久前,一位85岁的独居老人突发脑溢血,无法说话。由于老人在倒地后不停地敲击地面,发出微弱的求救信号,这才引起了楼下邻居的警觉,最终联系了居委会、派出所,把老人送到了医院。由于救助及时,老人成功完成手术,脱离了生命危险。
突发情况要懂得搬“救兵”
贝壳研究院发布的《2021社区居家养老现状与未来趋势报告》显示,目前独自居住的老年人(指独自生活或与配偶同住)占比已高达65.5%。即使是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也有48%选择独立居住,其风险相对更高。
“独居老人遇到突发情况要懂得用人和搬‘救兵’。”天津市滨海新区惠家社区发展服务中心负责人赵恩敏表示,日常生活中,独居老人应留存好三个救急电话,一是社区电话,遇到风险,对方有义务和能力解决;二是邻居电话,遭遇危险,对方能第一时间赶到;三是社区医生电话,遭遇健康危机,能及时求助。
赵恩敏表示,独居老人是弱势群体,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建立孤寡、独居老人定期寻访制度,发挥社区优势,让社区、物业、业委会参与其中,为孤寡、独居老人提供便捷、全面的养老服务。同时,子女们有空常回家看看、多打电话,别让父母的等待成遗憾。
(据《中老年时报》刘长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