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14版:茶坊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挚友未满、陌生人以上 那些生活中的表面社交

可能因为一部热播剧,两个本来没有说过话的人突然相见恨晚;也或许因为一次拼单满减,原本有嫌隙的两个人之间冰雪消融;也可能仅仅是在朋友圈点了几个赞,成就了一段塑料友谊……基于我们每天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与人交往中衍生出了许多挚友未满、陌生人以上的社交关系。

孩子之交

育儿话题引共鸣

生孩子前,大多数女性的社交圈基本围绕同事、同学,有娃后,基数庞大的宝妈群打开了另一个社交圈,只要探讨育儿问题,总能相谈甚欢,三两句话就可以从普通家长关系上升到“盟友”关系。只要你抛出“有哪些事情是生完孩子之后才知道的”之类的话题,马上就能引起99+位妈妈的共鸣。

兴趣之交

相同爱好一见如故

社交自媒体时代,最大的成就就是让拥有共同兴趣的人找到了组织。爱宠物的、爱摄影的、爱旅游的、爱画画的、爱诗词歌赋的……总能在五花八门的圈子间找到你的兴趣点。线上讨论研究所爱,线下一起“面基”聚餐,因为有着相同的爱好,总能一见如故。

热剧之交

最新话题得到附和

不管你看没看过热播剧《长相思》,只要说出“相柳大人好帅”,便能迅速打破社交壁垒,得到一片附和声。紧接着一起吐槽一下最热综艺节目中某位嘉宾的奇葩言论,感慨一下恋爱脑真是要不得,那你们就基本稳坐在同一条友谊的小船上了。

尬吹之交

互捧尬吹避免冷场

在朋友圈里习惯性点赞,在微博动态后象征性评论,在各色群聊里互捧尬吹……所谓表面社交,玩的就是演技。在别人打卡式晒学习、健身时,要夸赞“好有毅力哦”,记住语气里得透露着自己各种做不到之情。总之,无尬吹不塑料友谊。

拼单之交

死对头化干戈为玉帛

你没收到过“是不是朋友,帮忙砍一刀”的邀请,总在好友凑单买奶茶时贡献过一己之力吧?现在的年轻人身上贴着“隐形贫困”的标签,擅长精打细算。他们常因打折或包邮的门槛构成拼单之交,从小区业主群到公司格子间,“买二赠一”与“满99包邮”的字眼总让平日里的死对头放下成见化干戈为玉帛。

(据《城报》王梅娟)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