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老年人对于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望而却步,但唐山一位70岁的大爷吕宝宁却把iPad绘画玩得很溜。有很深美术功底的老爷子通过自学,熟练掌握了相关技能和软件,画出来的作品让人拍案叫绝。 他把这些作品发到社交平台上,很快收获了近万粉丝关注,不少年轻人甚至美术生都向他求教,还有人向他求画。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老爷子表示,自己一生从绘画中受益很多,年届古稀还学习了新技能,“不图用绘画挣钱,心里高兴就行了。”
从小找机会学画
因画雷锋肖像受表扬
“师傅,几天不见,您已经进化成这样了?山水、花鸟已经不能满足您啦!”11月21日,一位网友在老人最新发出来的iPad绘画作品下留下这样的评论。当天吕宝宁发的是一幅水粉风格画,描绘的是一个旧门板,看缩略图可能会误以为是一张照片。
吕宝宁今年70岁,河北唐山人。最近,他在小红书开设账号,名叫“归朴园主”。因为作品质量高,且“70岁自学iPad绘画”这个话题也非常吸引人,短短一个月收获了近万粉丝。据悉,老人自幼喜欢绘画,国画、油画、水粉画都有很高的水平,但他的绘画一直都是自学的,拿起画笔有些吃力之后才改用iPad。虽然他对软硬件设置还不是很熟悉,iPad型号也有点老,不少年轻人看到他的作品之后,还是感叹自己“差生文具多”。吕宝宁出生在上世纪50年代,“我们小时候物质条件不好,文化娱乐生活更匮乏,唯一接触到的就是小人书。有时候我就照着它的彩色封面和里面的连环画自个儿画,刚开始没有什么基础,画得不成形状,后来慢慢就越画越好了。”
吕宝宁告诉记者,当时学校没有美术课,也找不到人指导,但是他天天画画,得到了老师的注意。1963年,全国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有一天,老师问他能不能画一张雷锋肖像,“我用几个晚上画出一大幅雷锋肖像,老师把这张画挂在教室里,还对我进行了表扬,同学们也都特别赞赏。从那以后,我对绘画更有信心了。”
有一次,吕宝宁去废品收购站卖废品,发现几本美术类的书籍,包括素描、水粉、油画等内容,“我就用自己的废品换回来几本书,照着这些书学。它们都是正规教科书,内容很系统,都是过去各个美院的范画,我就认真跟着学,虽然没有老师指导,不过也算是比较正规的一种自学。”
厂里最会画的工人
因此找到“好看”爱人
1970年,吕宝宁中学毕业之后被分配到一个钢铁企业,在轨钢车间工作。因为他有绘画技能,业余时间就在厂里负责一些宣传工作,写黑板报、画宣传画、办展览。“有宣传活动时就被抽调出来做这些工作,没事的时候就在车间搞生产。”
因为有厂里的支持,他的绘画水平进步很快,每年都受邀参加唐山市职工美术书法展览等活动。是这个厂里小有名气的画家,还借此解决了终身大事,“我长得不是很好,我老伴长得好看,人家说她就看上我会画画了。”吕宝宁的女儿从小受到熏陶,走上美术专业道路,如今在北京从事美术设计工作。
1996年企业改制,吕先生离开了工作26年的钢铁厂。一开始他为广告公司写字,后来兴起婚纱摄影,各大影楼都需要婚纱布景,当时电脑喷绘还不普及,美工主要靠手工来画,“我就去给他们画婚纱布景,设计道具场景,收入比在钢铁厂还高。”
克服屏幕局限性
人到古稀还学会了新技能
吕宝宁告诉记者,学习使用电子设备进行数字绘画纯属偶然,他和很多老年人一样,学用手机、iPad之类的电子产品有点慢,“尤其是女儿不在跟前的时候,我对电子产品基本上是一窍不通。”
吕宝宁告诉记者,他用手机的时候,无意中发现有手动输入功能,在上面可以画出曲线来,“我就在手机上用手涂鸦,这样画了有一年时间,后来女儿看我这样画,2020年的时候给我买了一个iPad,简单讲了一些使用方法,就回北京上班去了。”
之后吕宝宁就开始自己慢慢摸索,一开始他对于Procreate之类绘画软件的笔刷一点都不了解。他发现,在iPad上绘画和使用真实画笔在纸上作画,完全是两个概念。“在宣纸上画国画,幅面更大,笔可以挥洒自如,可以随意进行研磨调色铺纸,而iPad的屏幕只有那么大,局限性很大。”
以往吕宝宁在纸上画国画,浓墨和淡墨用笔混合一蘸,一笔就能画出浓淡的效果,“要是用iPad的笔刷,还得先用淡的晕染笔刷,再用干笔的笔刷,互相掺和着用。在纸上画画,那都是作画的感觉,但在iPad上板绘好像在做手工似的,很费事。”
吕宝宁没有放弃,反而逐渐找到了方法。最近他开始尝试油画和水粉风格的版画,11月20日临摹了一张帆船乘风破浪航行的水粉风格版画,一位网友评论说:“这创作活力,我觉得您是17岁老头。” (据《扬子晚报》宋世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