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16版:咱爸咱妈 上一版   
上一篇

说说心里话

前几年的抱团养老十分流行,为了让自己的老年生活不那么无聊,林阿姨也开始尝试抱团养老。一年前,她和同小区的两位阿姨一拍即合,三个人每周轮流做饭,虽然没有住在一个屋檐下,可也缓解了不少寂寞。这一年的共同生活,林阿姨也有很多经验想要分享……

林阿姨:

有的老年人把抱团养老想得太美好了,其实好几家人住在一个屋檐下,由于每个人的生活作息不一样,容易引发不少矛盾。基于这样的考虑,我就选择了一起吃饭这种模式。我今年75岁,老伴儿早早就去世了,每天一个人的饭量很难掌控,菜品也比较单一,所以我就想找人合作,轮流做饭,这样吃得丰富还省力气。

在这个过程中,其实也少不了相互之间的磨合。最后,我们就定为每周日商量下周的菜谱,定下了就不轻易更改,而且相互之间不能抱怨,要感恩辛苦做饭的人。同时商量好做饭的人只管做饭,其他人负责洗碗。这样一来,大家就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我们决定开始一起做饭前,还结伴去做了体检,看看有没有传染疾病,在确保健康的前提下才开始探索抱团养老的模式。通过我的经历,想提醒老年朋友,抱团养老不是简单的事情,一定要想好了,把丑话说在前面才行。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王向东:

老年人抱团养老确实是一个养老的新思路,尤其是很多生活能够自理的老年人,他们心里是比较排斥养老院的集体生活的。如果能在自己家里和同龄人一起搭伴养老,这样生活上有个照应,也没有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对于老年人的心理状态是有好处的。但就像林阿姨所说的,抱团养老也属于集体生活的一种,各自的生活习惯、作息时间不同,容易引发矛盾,因此要提前考虑好利弊,再做决定。

除了林阿姨提到的几点,我也建议在选择抱团养老的对象时,应该做一些相应的背景调查,如对方的身体状况、经济状况、子女情况等,毕竟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不稳定,如有突发情况容易产生一些纠纷。提前多了解对方一点,把风险、责任都明确了,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收获抱团养老带来的快乐。

(呼和浩特晚报记者 王璐 整理)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