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王英
昨日,去学校门口接孩子放学,远远地看到地面上有一大滩白色污渍,笔者观察了好久也没有弄清楚是什么。因为天气寒冷,污渍已经结了冰,过往行人害怕滑倒,纷纷绕行。回到家后孩子说,她最近在学校发现了一个问题,有高年级的哥哥把学校发的牛奶直接扔掉。“他们把没有喝的牛奶扔到地上,用脚使劲踩,牛奶盒被踩爆了,牛奶流了一地,我觉得他们是在浪费牛奶,是可耻的行为。”孩子这样一说,笔者突然明白,原来学校附近地面上的白色污渍是牛奶。
后来,在与经营小饭桌的几位朋友聊天时,发现孩子们在小饭桌浪费粮食的情况更为严重。“有的孩子不吃米饭也不说,阿姨给打好饭,只吃几口,趁我们不注意倒掉。”“还有不吃肉的、不吃菜的,一大碗一大碗就那么倒了,真的很可惜。”一位朋友如是说,言语中满是可惜之意。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特别是在物质条件不断改善的今天,更应该传承好勤俭节约这个“传家宝”,使之内化于心、外践于行。而作为祖国的花朵、国家的未来,小学生理应将这样的“传家宝”传承下来,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件事上走在最前列。然而,从眼下的情况来看,部分小学生的浪费行为却更为严重。
反对浪费,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养成节俭美德,既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的重要职责,还是全社会的共同心声。为此,上好“勤俭节约”这堂德育大课,确有必要。
当然,上好“勤俭节约”这堂德育大课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努力,也需要多措并举。比如利用不同场合、找准合适机会,让孩子在节约氛围中成长,有助于他们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再比如学校或者社会机构制定奖惩机制,对于有浪费行为的学生,在进行批评教育的基础上给予一定的惩戒,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有责任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牛奶也好,粮食也罢,又或者是其他学习用品、生活用品,都是辛勤劳动换来的,谁都没有浪费的权利,谁也不应该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