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08版:国内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拿出毕生积蓄,退休教师办农家书屋

持续14年,如今已年近八旬的他仍未止步,公益书屋图书量已达15000册

12月4日,初冬暖阳下的农家书屋。

寻民强在农家书屋中指导孩子们阅读

又是一个初冬暖阳天。12月4日一早,湖南长沙县最北边的村落金井镇蒲塘村一户农家小院中,百余平方米的书屋也“苏醒”过来。这是今年79岁的退休教师寻民强花了14年时间打造而成的农家公益书屋,已接待了近3万名读者,借出过上万册书籍。“周末过来借阅的学生多一些,平时他们上课。院子里有乒乓球桌,村民们也会过来打球休闲,看看书。”他说。

拿出毕生积蓄打造农家书屋

这个温暖的农家院,寻民强和妻子张芝兰总是打扫得干干净净。镇上出资给院墙刷上漆,以“闲情可读书,无事可静坐”“你要的田园小诗,这间小屋都有”等标语,搭配田园风光,农家书屋的“精气神”随处可见。

1999年,在乡村教师这个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了22年后,寻民强从蒲塘村观佳小学退休。然而,他并没有闲下来,琢磨着还能为孩子们、为乡村教育事业做点什么。

身为乡村教师的寻民强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在乡村给农村孩子建一座书屋,让乡村孩子看得起书、看得上书。2009年,寻民强先后腾出家中两间15平方米的小房间,一间作藏书室,一间作阅览室。他拿出自己任教多年积累的图书,又去县图书馆“化缘”,打造了总共30平方米、藏书3000册的图书室,并当起了图书志愿管理员。

随着来书屋看书的人多了,寻民强的房子开始装不下了。2012年,寻民强和老伴商量后,拿出夫妻俩毕生积蓄,又东拼西凑了一些钱,共计25万元,在老房子旁扩建了一栋140平方米的房子,并四处联系热心人,获捐7000多册图书,使图书总数达到12000册。在金井镇中心小学的支持下,他引进20套课桌,重新打造了阅览室、期刊室、图书室、活动室一应俱全的“农家书屋”。此外,他还在70岁前夕考取驾照,为行动不便的读者们送书。

寻民强特别欣慰,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份公益教育事业。“今年已经有志愿者队伍陆续过来了40多次,共捐赠近3000册图书,图书总数已经达到15000册了。”

传承:儿女有意愿回乡打理书屋

“除了举行读书会、暑期班,把书送到家门口外,寻民强的农家书屋还有一条规定,“尤其是对学生们,我希望他们还书的时候,还交写一篇读后感。”

寻民强将大家写下的读后感都保存下来装订成册,到现在已收纳了2000余篇。闲暇的时候,他常会拿出来翻阅。这些读后感记录了许多乡村孩子从书中汲取到的能量。其中一名叫杨春的学生让寻民强印象特别深刻。“2010年,这名学生在读后感中写了,没有书屋之前,他经常跟着妈妈打牌;有了书屋以后,他在借阅的书中学到了很多知识。老师布置的作业,他从借阅的书籍中找到了答案,给了他学习动力和自信。”寻民强很是欣慰,“后来,他的成绩也越来越好,现在成了一名律师呢。”

书屋对面就是小学,曾有商人联系寻民强,想租些场地开商铺。“我没有犹豫,直接拒绝了。”将全部家当都投入农家书院中,寻民强说,这些年来,妻子张芝兰和儿女们都全力支持这份公益事业。谈到以后书屋的发展,寻民强乐呵呵地说,“儿女们都很理解,女婿也是老师,以后我做不动了,女儿可以接手继续把公益书屋做下去。”

记者从金井镇获悉,镇上将会争取把书屋左边那块空地都装上雨棚,每年都会组织捐书,关工委也将不断提供助力。有传承,有捐助,有关爱,阳光下的农家书屋暖意洋洋。

(据《三湘都市报》叶竹)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