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可以说是联名大年,隔三差五的联名营销,刺激着市场格局焕新,品牌们唯恐落后,争抢着消费者有限的注意力。
调查显示,喜欢购买联名款的人群中,90后、95后、00后占比85%,女性占比75%。
大家都喜欢什么样的联名,并愿意为哪些IP买单?
多数消费者很随缘
热闹的联名对面,是冷静的消费者。
随着联名越来越频繁,人们对此不断祛魅。面对感兴趣的联名产品,大多数人都很随缘,买不到也无所谓,3成人会积极参与抢购,但不愿意排队抢购或溢价收购。原因并不难分析,当所有品牌都在做联名,数量的泛滥及质量的参差不齐,一定程度上损耗了消费者的热情。
联名消费观:可以买但不能乱买
不可否认的是,联名营销的确打动了更多年轻人,但当代人的联名消费观,是可以买,但不能乱买。
在参与调研的受访者中,86%的消费者今年都为联名花过钱。超6成人看中“产品本身好吃/好玩/好用”,超5成人“想要赠品/周边”,大多数人购买联名的关注点在于商品及衍生物本身。为了跟风凑热闹或获得社交货币而掏钱的人,只有不到2成。
IP发挥着重要作用
除了产品本身,IP在影响消费决策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调查显示,超7成人会为了喜欢的IP花钱,比被品牌所吸引的比例高出超20个百分点。
日本学者山崎正和在《灵活的个人主义的诞生》中写道,消费是将物品的消耗和再生作为表面的目的,而实际上追求的是充实地度过时间。
为喜欢的IP花钱,实际上是将热爱具象化,让消费过程变得愉快且值得期盼,并通过获得赠品和周边,延长消费的满足感。
什么样的IP更受欢迎?
人们对IP的兴趣,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联名的热度和销量。那么,到底什么样的IP更容易被消费者买单?调研数据显示,在消费者购买过的IP联名中,动画IP最受欢迎(51.4%),其次是卡通IP(42.1%)和影视剧IP(37.2%)。无论是猫和老鼠、小黄人等动画角色,还是小刘鸭、线条小狗等卡通形象,它们受欢迎的背后,都传达出人们为可爱而花钱的消费心理。事实上,联名营销能否击中年轻人,还是要看它能否踩上年轻人的嗨点。
轻量化品类更易“有效联名”
在消费降级的当下,消费者买联名,大多是花小钱找乐子。因此,随手就能买到的商品,更容易打动消费者。
调研显示,超8成人买过咖啡饮品联名,近7成人买过餐饮食品联名。从品牌来看,消费者购买最多的联名,也以咖啡茶饮居多。
联名对于短期打开市场,的确可以起到积极作用,但归根结底,联名更是一种长期策略,只想“割韭菜”的品牌,很容易被消费者识别出来,并拉入黑名单。 据《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