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15版:百灵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朔风吹散塞北雪

●刘守林

冰冷而又热烈,冰冷于气候,热烈于飘飘洒洒的乡野,白雪和冷霜作为冬天的专属,留下了关于冬季的独家记忆……

清晨,窗户的玻璃上结着晶莹剔透的冰花,隔窗而望,院子里已一片银白,墙头、屋坡、院棚上都披上了皑皑白雪。推开院门,对面影壁下的花圃里,数枝红艳的梅花盛开在晶莹的雪色里,仿佛一簇燃烧的火焰。放眼望去,山谷河沟、旷野远山,大地顷刻间披上了清冷素洁的冬日盛装,好一幅“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的飞雪画卷。

“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雪看起来没有停的迹象,绒毛似的雪花伴随着冷冷的北风缓缓飘落着,恰似相思之人还在迷恋开满桃花的明月之夜……大门外的小道上,有人穿着厚厚的棉衣匆匆而行,留下一行深深浅浅的脚印,倏忽间被雪花抚平。不怕冷的孩子们急切地跑进雪地里,或是掬起雪团扔向远处,或是伸出手掌要接住这些冰清玉洁的仙羽。年轻人大都躲在温暖的屋子里,沏一壶热茶,品一杯美酒,邀来好友一起品酌,闲闲地享受着冬日时光。

此刻,我居住的村庄已被雪花雕琢成一座冰晶之堡。松枝上栖落的雪花,在200多年前的光阴里找寻着绿意盎然的故事;屹立300余年的三教堂,在飞雪的亲昵中显得愈加古朴端庄;平静安详的南河,弯弯曲曲逶迤在村庄的怀抱……万籁俱寂的村庄银装素裹,“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银。”这大自然的神来之笔,纵然是画家无法用画笔描绘的,只能用心去体味,用眼去感受。

我最喜雪后初霁的时刻,一个人踏着厚厚的雪花漫步野外,聆听着脚下的雪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时而回望身后歪歪斜斜的脚印,时而举目远眺飘飘渺渺的远山,看着大地一片银装素裹,天和云,云和山,山和树,树和屋,浑然相接,天地人间,惟余莽莽,仿佛置身于天境……瞬间,便将那些琐碎之事全都抛却,心境如雪花般飘渺轻盈,静静地享受这粉妆玉砌的仙境之美。

雪花是天地间的精灵,最懂天性,最有情趣。你看,无论是飘飘渺渺的轻雪斜飞,还是迷迷茫茫大雪如毛,密密匝匝地飞舞在苍穹,有的轻轻跃上枝头,有的缓缓栖于屋顶,有的款款滑进湖面,有的急急坠入尘埃,虽摩肩接踵,你追我赶,却轻灵有序,互不倾轧,也不践踏,只是一片一片地聚集起来,将人间装饰成一座洁白无暇的胜境。

现在的冬天,已经没有了儿时那样的寒冷。犹记童年时,刚入冬的门槛,雪就会在夜里悄然而至,伴着枝头呜呜的风声,静静地下上整整一夜。伴着风的呼啸声,一家人挤在暖烘烘的土炕上沉沉而眠。第二天清晨,推开屋门,雪停天晴,清冷的阳光照在雪地上,反射着刺眼的光芒,空气清冽而干净。早饭后,父亲开始清扫院里院外的积雪,我则穿上暖和的棉鞋,踩着厚厚的雪去上学。到了学校,先要扫雪,调皮的男孩子们趁老师不在偷偷打起雪仗,雪扫完了,就会在校园里堆起一个大大的雪人……

仰面啸天,却是热脸敷雪,如寒水滴荷,冰沙落炉。无论薄厚大小,在细密的抚慰中,沁心透骨,润燥安神,自有一番纯情妙处。

在望眼欲穿的渴盼中,满是雪白的世界。雪的覆盖,雪的装点……雪成了这冬天里的神话。“冬宜密雪,有碎玉声”,这“碎玉声”成了一种北方人的心灵呓语。

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景,留住那一抹纯净的白。想来仅此一场润泽万物的淋漓,足以笑迎一年的北境之风……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