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梁
数九,寒意深深。北风有了声响,也有了力度,空气里流动着一股股寒气。寒冷率领大部队一路攻城掠地,越往北气焰越嚣张。
一位南方的朋友谈起冬天,虽说体验过冷,但没体验过寒冷。我觉得他的表达很准确,冷和寒冷是不一样的。一个“寒”字,貌似与“冷”意思相同,可你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冷”字代表冰冷的两点在旁边,“寒”字的两点在下面,说明“冷”在表面,而“寒”是来自季节深处的冷,是骨子里的冷。而“寒冷”把“寒”和“冷”的意味又叠加了一下,可想而知有多冷。
早上出门,立即灌了一脖子冷风,寒意迅速从头到脚,有种透心凉的感觉。每每迎寒风而行时,我习惯默念节气歌里的一句“冬雪雪冬小大寒”。寒冷随着节气的推进,逐步升级。冷在肌肤,寒到骨髓,寒到冰点,滴水成冰,冰天雪地,冰冻三尺,气温一直在下降,等降到极点时便会触底反弹,迎来回升。所以我们说“坚冰深处春水生”,这真跟人生有类似之处,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绝处逢生一直是人类生存的大智慧,神奇的自然与四季不断向人们昭示着生命的哲思。
从这个角度说,我不羡慕南方的朋友。一个人如果不曾体验过寒冷,不曾被呼啸的北风锻打过,不曾被冷酷的冰雪考验过,他的人生是有缺憾的。更重要的是,如果不曾体验过寒冷,怎能更深刻领悟温暖的幸福?体验过寒冷,才会倍觉温暖可贵。正如经历过痛苦,才会倍加珍惜幸福。在冬日浓浓的寒意中这样想着,我不觉挺起腰身,迎面与寒风相逢。有时候,拥抱寒冷是一种态度。
不过我所在的北方并非酷寒难耐,我知道北方以北更加寒冷,人们无法出门,只能在家“猫冬”。我们这里温度最低的时候,也有零下20多摄氏度。记得小时候,祖父经常给我讲冰天雪地里的传奇故事。他说:“咱们这里最冷的时候有多冷呢?出门就能冻掉耳朵!”这话我印象特别深刻,所以我走在寒冷的冬天,总会下意识摸一下耳朵还在不在。
寒意深深,逐暖而行。正因为会经历寒冷,我们才学会了那么多抵御寒冷的方法。人类的智慧,都是在与自然斗智斗勇、与季节迂回周旋中凝结而成的。其实我特别喜欢“猫冬”的感觉,像猫一样懒懒地睡在自己炮制的温暖里,任凭外面冰天雪地,任凭寒潮一次次大军过境。“猫冬”的时候,不必急着做什么,甚至跟冬眠的动物一样只管等待春暖花开就好。那样闲适自由的时光,是四季中最幸福的留白。如果没有这样的留白,春夏秋冬我们不就过得太密不透风了吗?没有枕戈待旦,没有紧锣密鼓,没有马不停蹄,有的只是安然的日子,多么好!
寒冷的日子里,有那么多温暖的事。“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诗中描述的美好氛围,千百年来被我们传颂,每到冬天必定会被翻出来温习。围炉畅饮,是寒冬里最温暖、最惬意的事。家人闲坐,也是暖事一桩。“深夜一炉火,浑家团栾坐。煨得芋头熟,天子不如我。”屋外寒意深深,屋内暖意融融。一家人围坐闲聊,炉火温暖,芋头在炉火上煨着,香味弥漫,这样的日子赛过皇帝呢。
寒意深深,岁月悠长。冷中有爱,寒中有暖。人生的滋味永远都是如此,半喜半忧,冷暖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