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08版:全国两会特别策划 上一版 下一版  

顶流西安:千年古都释放文旅“西引力”

大唐不夜城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西安城墙

千年古都,文旅向新;盛世新春,顶流西安。

“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甲辰龙年春节,春晚西安分会场惊艳亮相,千人齐诵《将进酒》的画面,为本就火爆的“西安年”再添把火。

来大唐不夜城,看衣袂飘飘的汉服丽人在步行街漫游,恍若穿越千年身在隋唐;到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看一步一景,与NPC(非玩家角色)互动,演艺不停歇;上西安城墙,感受古都长安历史文脉,见证巍巍千年历史时光……近年来,古都西安以沉浸式体验、多元业态融合为特色,不断创新文旅新场景、新IP,牢牢抓住游客们的“眼球”,持续擦亮西安文旅名片。

数据显示,2023年西安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收增长22.7%,游览景区管理业营收增长17.1%,旅行社及相关服务业营收更是成倍增长。春节假期西安市3A级以上景区共接待游客1060.5万人次,同比增长41%。

艺西安: 打造特色IP 文旅“破圈”出彩

看“不倒翁小姐姐”一颦一笑中,演绎盛唐风华;听手持拂尘的“李必”,为你诵唱祈福语;观长盛不衰的《长恨歌》,见证唐玄宗与杨贵妃互诉心曲……作为一座千年古都,西安一直是热门旅游城市,频频刷屏的沉浸式体验街区和实景演艺更是打造出文旅特色IP,打响了“西安演艺”新品牌。

想要穿越千年,追梦入长安,必去春晚西安分会场所在地——大唐不夜城。月初升起,彩灯迷离,位于曲江新区的大唐不夜城从白天的古朴温婉,逐渐转向夜晚的人声鼎沸。

不夜之城,一步一景。红墙下,唐诗街,仿唐建筑飞檐斗拱、层楼叠榭,华灯初上后灯火璀璨、游人如织。精彩沉浸式演艺永不停歇:《华灯太白》,相邀对诗;《盛唐密盒趣味问答》,灯谜有约;笙箫声动,是唐三彩骆驼背上上演的《乐舞长安》;彩袖生风,是《旋转的胡旋》,西域舞姬的异域风情。

“传统文化既要‘登峰’也要‘落地’,而‘落地’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有身临其境、参与其中的体验感。”大唐不夜城工作人员任艳艳告诉记者,盛唐文化是大唐不夜城的核心竞争力,街区深入探索沉浸式文旅融合新产品,整合各类资源,把无形的文化融入有形的体验,重点瞄准“文化IP+旅游”,通过“商业+”“活动+”“演艺+”“智慧+”等形式,打造全域、全业、全季的文旅经济模式,成为西安文化旅游标志性名片。

最西安: 沉睡千年的地下兵团

秦兵马俑作为千年古都西安的一张“亮丽名片”,在时光流转中见证着一座城的沧桑巨变,成为“最西安”的标识。

今年是李江梅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从事导游工作的第17个年头,除了导游这个身份,她还是西安市临潼区第十八届、十九届人大代表和西安市导游行业协会临潼分会理事。

“目前兵马俑博物馆由一、二、三号俑坑以及兵马俑坑出土文物展厅组成。一号坑的面积是三个佣坑当中最大的,全部挖掘后可出土6000多件陶俑。”李江梅介绍,兵马俑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也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在距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几公里外的临潼区大秦剧场内,一场大气厚重、荡气回肠的沉浸式史诗大剧《复活的军团》正在上演。

该剧以湖北云梦出土秦简记载的两封“家书”为依托,从“惊”与“黑夫”两位普通秦兵的视角,再现了秦统一六国的历史场景,为秦俑注入了有血有肉的生命力。这是古老历史与现代潮流相碰撞产生的灵感火花,传统文化与当代表达“握手”、与现代生活“拥抱”,也让兵马俑的故事变得更加鲜活……

古西安: 文物活化的“城墙实践”

“西安人的城墙下是西安人的火车……”走在西安,大街小巷里都在放这首专属于西安人的歌。穿过悠悠岁月,西安城墙屹立在护城河边,敞开城门,迎八方来客,向世界展示着古都的魅力。伴随着歌声,记者抚摸着历经风霜的砖石,从南城门登上了城墙。

“西安城墙始建于隋唐时期,距今已经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老城墙之一”。据西安城墙景区工作人员李佳洁介绍,西安城墙绕城一周,全长13.74公里,共有城门18座,其中包括东、西、南、北四座主门,东门长乐门,西门安定门,南门永宁门,北门安远门,取首字合为“长安永定”。

作为古都西安的文化名片,西安城墙也在数字化的帮助下,焕发了多彩新生机。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助力文化遗产保护,创新游览体验方式,推出文化创意产品。

如今在西安城墙,点点手机,就能听讲解,获取细致的导览服务信息;唐长安城智慧沙盘通过数字投影等技术,展示了“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的唐城风貌;“城墙断面遗址、过水涵洞遗址、含光门门道遗址”三大遗址与多媒体画面虚实结合,带游客沉浸式探寻古长安的奥秘……

同时,西安城墙强化数字IP开发,“盛唐天团”IP形象于2023年全新升级,原创CG动画《盛唐天团——奇幻上元夜》在春节期间全网发布,以更加立体灵动的动画造型和丰满有趣的剧情设计,带领人们穿越盛唐,云游千年之前的上元之夜。

源远流长的城墙文化与年轻的数字技术牵手,让文化穿越古今、扑面而来,真正“可视、可觉、可触”。未来,西安城墙将继续深入挖掘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技价值、时代价值,让历史“说话”,让文物“活”起来。

(文/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金鑫 肖理心 )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