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16版:咱爸咱妈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说说心里话

75岁的刘奶奶一辈子勤俭节约,从去年开始迷上了网络购物,尤其是那种低价包邮、免费试穿试用的产品。刘奶奶也承认自己买的东西没啥用,有的买回来甚至连包装都没拆过,可总是克制不了买东西的欲望。

刘奶奶:

我这辈子生育了4个子女,年轻的时候条件不好,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有钱都往孩子身上花。后来孩子们长大成家立业,老伴儿也离开我十多年了。这几年,我的退休金每月也有4000多元,买点东西也更自由了,所以就想起来学着网购。一开始只是发现同样的东西网上卖得更便宜,后来就慢慢成了习惯,每天不买点什么就觉得不得劲儿。

孩子们总是担心我上当受骗,其实他们的担心是多余的,我也就买点便宜的东西,几块钱、十几块钱的。不过有时候为了凑包邮,我也会额外买一些暂时用不上的东西,时间久了也就忘了拆,放在家里落尘确实挺浪费的。孩子们找我聊过几次,但是他们忙,每次来坐不了几分钟就走,大部分时间还是我一个人待在家里,与其说是买东西,倒不如说是我打发时间的一个方式。我觉得这样活得痛快,也不想戒掉这个习惯。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刘秀芬:

老年人掌握信息的渠道比较单一,辨识能力也差,因此在网络上购物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刘奶奶可能是因为年轻时太过压抑自己的购物欲望,到了老年经济自由以后有一种弥补过往遗憾的心态。此外,也可能是独居生活比较寂寞,看直播、网购成为消遣生活的一种方式。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都反映出刘奶奶需要人关心和陪伴。如果子女能多一点儿时间,教她怎样甄别网络商品的真伪、质量的好坏,同时也能多科普一些网络诈骗的案例,让刘奶奶的网购更加安全一些。同时,子女也可以多陪老人去参加一些户外的集体活动,找到其他的生活乐趣,从而分散老人在网络上的注意力,这样不仅关注了老人的心理健康,让她感受到来自家庭成员的关爱,同时也能保护她的视力,减少因为刷手机带来的身体不适。

(本报记者 王璐 整理)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