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王璐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7月6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暑,标志着夏日的热浪正在慢慢袭来。每到此时,记者就会想到内蒙古青年歌手天亮的一首歌曲《26.8℃草原情》,歌中是这样唱的:“蓝蓝的天空,青青的草原,二十六点八度,草原等着你……”的确,即便热浪来袭,呼和浩特在很多游客眼中还是一个避暑胜地。盛夏来临,这里也总是有着宜人的晚风和舒适的温度,吸引着四海宾朋……
温风相送暑气至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1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5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7月6日至8日交节,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暑,就是炎热的意思。二十四节气中有三“暑”,即“小暑”“大暑”和“处暑”。据本土作家、民俗学者贺云飞介绍,二十四节气中的三“暑”都是表示气候变化的三个节气。
小暑“三候”是这样记录这一节气的气候特点:“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表明了一进入小暑节气,风也成了温热的;再过几天,就连蟋蟀也受不了酷热天气开始找地方乘凉;随后鹰等猛禽哺育出的幼鸟也飞出巢穴,开始在空中学习捕食。
节气歌谣曰:“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贺云飞解释说,小暑过后不久就进入一年中最炎热的大暑三伏天,“湿热交蒸”到达顶点,只有到了立秋后的处暑(出暑),酷热难熬的天气才进入尾声。一到夏天,呼和浩特也有一些独特的清凉饮食,如混合着多种果干的稀果羹、软糯香甜的黄米凉糕、酸味沁爽的酸米汤等,为市民带来夏日里的阵阵凉意。此外,还有以蒙古包、塞上老街、草原风貌建筑为灵感的文创雪糕,在解暑的同时也承载着独特的呼和浩特记忆。
瓜果飘香采摘时
小暑时节的呼和浩特,相比全国其他大部分地区来说,没有夏日的炎热难耐,还迎来了瓜果丰收的季节。走进土默特左旗,这边看看,白只户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了杏树,有1700多亩,成熟的果实挂满枝头,杏香四溢;那边瞅瞅,阿勒坦基地的葡萄在大棚里结出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紫宝石”“绿宝石”,一串串在阳光的映衬下泛着好看的色泽;更不必提那远近闻名的口肯板香瓜,远远就能闻到香瓜特有的香味,让人禁不住想马上咬一口尝尝,好一幅丰收的图景绘就于土默特平原上。
瓜果飘香也带火了近郊游、采摘园、农家乐。据阿勒坦公司总经理周立丰介绍,阿勒坦有机葡萄采摘园有14栋可移动式保温膜结构日光温室,占地面积50亩,棚内面积达23亩。自2021年建成并投入使用以来,精心培育了11个有机葡萄品种,采摘期从6月一直持续到10月,目前成熟的品种是茉莉香,已经有不少市民、游客前来采摘。
在距离呼和浩特市区非常近的乌素图村,也有不少农家小院,这里不仅是农家乐,更是一些网络达人的聚集地。他们有人发布视频更新给农家小院装修的过程,也有人用视频记录做一顿铁锅焖面、酸菜炖猪肉的全过程,还有人通过网络直播间销售甜玉米、胡麻油、奶豆腐、托县辣椒等内蒙古农特产品,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展示着呼和浩特的美。
写到这里,记者有一个大胆的提议,如果在这个时节来到呼和浩特,不妨慢下来,别去那些人人都想打卡的地方,就静静地亲近农田与自然,在农家院里、在葡萄架下,感受一个最接地气的呼和浩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