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鹏熙
虽是初秋时节,但青城的寒意却是一天天加重。有朋自南方来,一时竟难以适应。天冷便渴望暖和,于是,早餐我提议出门去吃羊杂碎。
在青城,虽然烧卖遍地开花,但羊杂碎的身影也不少见。朋友是回族,于是羊杂碎便选在了宽巷子里的清真老店。座位不多,环境也不像连锁店那样干净卫生,主打一个接地气。老板是年纪略大的一对老夫妻,我们点了三碗羊杂碎、三个焙子。片刻之间,老板便端上了一碗满满的新鲜羊杂碎,一盘切开的牛舌焙子。只是闻一闻,那香气便让人口舌生津,肚中的馋虫都要呼之欲出了。我将焙子掰开,泡进羊杂碎汤里,吃一口羊杂碎,就一口被汤汁浸满的焙子。听老板说,焙子是宽巷子入口处的一家店铺一大早儿现做的,酥软咸香。微微的辣味和羊杂的鲜味在嘴里交织着,香气四溢无膻味。一口热汤,暖意从身到心,肆意流窜。朋友学着我的样子,尝一口后不由得感叹:“呼市人怎么这么会吃!”羊杂碎和焙子的搭配让青城人多了一份豪爽。降温天的早上,来上这么热热乎乎的一碗,舒服极了。吃完后再喝一杯砖茶,解腻润肺。一顿早餐,巴适得很!
其实,作为食客,我们只看到店家像变戏法似的瞬间献上一碗羊杂碎,而背后却是店家熬更守夜的付出。据了解,羊杂碎有“一碗汤中有全羊”之说,里面有头、蹄、口条、肚、肠、心、肝、肺、腰等内脏切成的条条块块。也可以说,除羊的皮毛之外,应有尽有,连羊骨髓也熬在老汤中,有大补元气之功效。于是,店家要在头天下午熬好汤,将所有羊头、羊蹄、羊心、羊肝、羊肺、羊肠以及羊血等羊杂,在底汤中浸泡一夜,第二天再加热卖给客人。入碗后加上葱花、香菜、辣椒、胡椒等调料,羊肚的脆爽、羊肝的绵密、羊肠的嚼劲,每一口都是不同的惊喜。汤底浓郁鲜香,各种香料的味道完美融合,恰到好处地衬托出羊杂碎的独特风味。一口下去,暖意从舌尖传遍全身,让人欲罢不能。
据史料记载,羊杂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游牧民族的生活。在高原上,游牧民族以畜牧业为主,羊肉和羊杂成为了他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漫长的冬季,一碗热气腾腾的羊杂碎不仅能够驱寒保暖,还能够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增强体力。随着时间的推移,羊杂碎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美食并流传开来。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市井小民,来来往往,羊汤店内,氤氲而生。店家忙得不亦乐乎,食客吃得心满肚圆,皆大欢喜。各行各业的人们喝着热气腾腾的羊杂碎,谈论着自己身边所发生的事,热闹又平凡,极具生活气息。这就是真实的人间烟火,而这些朴实温馨的镜头,随处可见。还有什么能比一碗羊杂碎,更能熨帖身心的呢。
羊杂碎,不仅是青城人喜爱的一道特色美食,更是一种情怀,它抚慰过节俭岁月,又在富足时光成为不少食客不舍的追忆。凭借鲜咸香辣的口感,从谦卑低调一路翻滚逆袭,终于倾倒众生,从尘埃里开出一朵朵异香的花来,成为让人难以忘怀的舌尖诱惑。
山珍海味皆过客,一碗羊杂慰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