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05版:百灵·美文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青城的名吃——烧麦

图片来源:IC photo

●高培萱

呼和浩特的烧麦历史悠久。内蒙古草原上的羊肉肥美,呼和浩特毕克齐的大葱味道浓郁,土默川的小麦细腻筋道,大青山两麓盛产别具特色的胡麻油香浓……这些得天独厚的地方特色食材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代表呼和浩特味道的美食——烧麦。

其实,烧麦在全国许多地方都有。虽然各地的制作方法不尽相同,但都是中国各地老百姓喜爱的特色风味小吃。据说,烧麦是在包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与包子的主要区别除了使用未发酵面粉制皮外,还在于顶部不封口,作石榴状。烧麦之所以顶部不封口,还有一个说法是由于烧麦的品种繁多,为了能从口部就看到是什么馅的,所以就不封口了。烧麦,南北方在制作材料和做法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呼和浩特地区的烧麦馅以本地产的羊肉大葱为主,外地烧麦则五花八门。如安徽有鸭油烧麦,杭州有牛肉烧麦,江西有蛋肉烧麦,苏州有三鲜烧麦,长沙有菊花烧麦,广州有干蒸烧麦、鲜虾烧麦、蟹肉烧麦等等。还有的地方烧麦馅是甜豆沙和糯米做成的,我在重庆就吃过糯米馅的烧麦。各地的烧麦各具不同的地方特色。

但我认为,还是呼和浩特的烧麦最好吃。光是看这做烧麦的步骤,就能让人垂涎欲滴。首先用特制的擀面锤把和好、揉到的面团垫土豆淀粉擀成薄薄的皮,再用擀面锤将皮碾成荷叶状;新鲜的羊肉剁碎配大葱、鲜姜等佐料拌成馅,再勾以熟淀粉,俗称“打焖子”,成为干湿适度,红、白、绿相间,香味扑鼻的烧麦馅;把馅放在烧麦皮子里轻轻捏成石榴状,上笼蒸七八分钟即熟。烧麦出笼,顿时鲜香四溢。观其形,晶莹透明,皮薄如蝉翼,柔韧而不破;用筷子夹起来垂垂如细囊,置于碟中团团如小饼;有人称是“玻璃饺子”。烧麦吃起来清香爽口,味浓而不腻。

早年,归化城的烧麦都在茶馆出售,食客一边喝着浓酽酽的砖茶或各种小叶茶,吃着糕点,一边就着吃热腾腾的烧麦。那时食客们主要是喝茶、吃糕点,烧麦是“退居二线”的。故烧麦又称为“捎卖”,意即“捎带着卖”之意。也有人说,因为烧麦皮的边稍皱折如花,故又称之为“稍美”,意即“边稍美丽”之意。近年来,呼和浩特玉泉区打造的烧麦一条街闻名遐迩,许多老字号也落户于此街。本地人和外地来的宾客纷纷来此街品尝青城名吃——烧麦。老绥元、德顺源、麦香村等老字号经过重新组合后,生意兴隆。这些大饭店以烧麦为主打食品,在馅料上不断改进,大做文章,不仅有羊肉馅的,还有三鲜馅、沙葱馅、素馅,还争相推出了“手工切馅”,极大地丰富了传统烧麦的品种。

许多呼和浩特人更习惯于以烧麦为早点。早上吃上一二两烧麦,喝着热气腾腾的砖茶,怡然自得,乐在其中。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