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02版:呼和浩特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推门见学府 步履伴书香

呼和浩特为学子构筑家门口的知识殿堂

□文/本报记者 张秋焱

“我从家步行到学校,也就10分钟左右。在这所学校里,学生和老师、家长和老师之间都建立了一种更加平等尊重的关系。素质教育从各个方面得到了体现,也让孩子爱上了学校,爱上了学习。”小学一年级3班学生侯牧歌的家长对记者说。近年来,呼和浩特市不断优化调整“宜学城市”项目,投入使用新建、改扩建一批中小学、幼儿园,满足适龄学生就学需求,为学子构筑起家门口的知识殿堂。

在赛罕区东影南路与双台什街交会处,北大金秋·呼和浩特赛罕区实验学校坐落于此。这所学校刚刚投入使用,有集灯光、音响、舞台于一体的多功能报告厅, 有服务于兴趣培养和科学研究的科学功能教室、理化生实验室、地理学科教室、美术功能教室、音乐功能教室、心理辅导室等, 还有高规格的体育运动场,标准的田径场、足球场、室外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

“我们学校的师资力量非常强,清北和各省市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占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一,还招录了众多的优秀青年教师。课程体系丰富,开设生命成长、视野拓展、学科竞赛、科学研究、智能编程、3D 建模制作、航模无人机、AI课程等多元化科创类特色校本课程, 充分满足学生特长发展、个性发展的需求。”北大金秋·呼和浩特赛罕区实验学校语文老师田欣介绍。

小学一年级2班闫以琛的母亲说:“我的孩子喜欢户外运动。每天下午第3节课是学校的社团活动课,我就给她报了篮球社团。听孩子说,社团的老师也非常专业。”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