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帆
有这样一位中唐诗人,靠着一首词,找回在“安史之乱”中失散的老婆;靠着一首诗,得到皇帝的青睐,晚年青云直上,做了中书舍人,也就是皇帝的“机要秘书”;每当他一筹莫展时,总会有贵人相助,以喜剧收场。
这位运气好到爆棚的诗人就是韩翃。
韩翃,生卒年不详,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韩翃的传奇一生,可以用三个故事来讲述。
一
第一个,是美女慧眼识英的故事。
话说韩翃年纪轻轻就有了“才子”的名头,天宝十三年(754)考取进士后,名头更响。
韩翃虽然有“才”但却无“财”,家里穷得叮当响。
有位姓李的将军是个阔人,喜欢上了一位姓柳的女歌星,恰好和韩翃做了邻居。李将军每次来看望柳美女,总是邀请韩翃来陪着喝酒。“握十次手,不如喝一次酒”,两个人越喝越热乎,时间长了也就不把自己当外人。
李将军不在的时候,柳美女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就开始偷窥隔壁的韩翃。其实也算不得偷窥,韩翃家穷得连墙壁裂开缝隙也没钱补,想“偷光”根本不用“凿壁”。
柳美女一看,小韩这小伙子不错,来往的都是知名人士。俺娘说了,嫁人要嫁个实诚人。
一天,李将军又来了,柳美女趁机说:“韩秀才穷是穷了点儿,但穷又生不了根儿。你看和他交往的可全是些名人,这样的人将来肯定差不了。”
李将军一听,不如顺水推舟成人之美吧。
第二天,李将军摆上好酒好菜,把韩翃邀请过来,两个人又开始喝上了。酒酣耳热之际,李将军把酒一端:“韩兄,你是当今名士,小柳呢,是当今名色。以名色配名士,不是绝配吗?”
韩翃赶紧连连摆手:“大哥,这个玩笑可开大了!”
李将军正色说:“谁和你开玩笑了?咱哥俩喝酒对脾气,两肋插刀都算不了什么,你就不要推辞了。我知道你穷得叮当响,不过没关系,我这几年给小柳的财产也有好几百万了。”说完,李将军扬长而去。
好嗨哟,感觉人生已经到达了高潮,感觉人生已经到达了巅峰。猛掐自己的韩翃觉得疼了,又看到眼前的美女含羞带笑,才知道自己的未来不是梦。
果然,没过多久,韩翃就成名了。
二
第二个,是侠客鼎力相助的故事。
也许名气大了,韩翃被淄青节度使侯希逸看对了,请他做了自己的从事。时值“安史之乱”,韩翃不敢让柳氏跟着自己东拼西战,临赴任时,把柳氏安顿在首都长安的乡下,约好一年以后回来迎接她。
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就在柳氏等得花儿也快谢了的时候,惊喜出现了,有人给她捎来一袋金子,里面还有一封信。信是这么写的:“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亦应攀折他人手。”
看着熟悉的字迹,柳氏激动万分,她明白,这是韩翃在问她:“你是否还在人世间?即使还活着,怕也是已成了别人的老婆了吧。”
柳氏赶紧回了信:“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
这意思是说:“我还活着,还在为你守节,就是忍受不了我们分别得太久太久。等你回来了,估计看不上我这黄脸婆了吧?”
柳氏知道自己很漂亮,一个人居住难免被人惦记,所以想着落发为尼姑,到寺庙去居住。等到韩翃跟着侯希逸回到首都,咋也找不到她,多方打听,才知道被立功番将沙叱利抢去了,像宝贝一样宠爱着。
韩翃的魂都丢了,但也无可奈何。
一天,韩翃去中书省办事,在路上慢悠悠走着,碰到了一辆牛车,车里的人忽然问道:“外面是青州的韩员外吗?”韩翃回答:“是!”车中人掀开帘子说:“我是柳氏啊,已经被沙叱利霸占了,无法脱身。明天还从这条路回去,希望我们再一次告别。”
第二天,韩翃早早就等候在哪里,终于看到那辆牛车又缓缓而来。到了近前,从车中扔下一个用红巾包着的小盒子,里面装满了香膏。柳氏痛哭着说:“我们这辈子恐怕再也见不到了。”
韩翃也是泪流满面。
当天,有一个军官在酒楼请客,韩翃也受邀前去,但别人都聊得挺嗨,只有他一个人喝闷酒。
旁边有人就问:“韩员外以前每次都十分健谈,今儿个这是咋啦,像霜打了茄子似的?”韩翃就把自己老婆被人抢走的事情告诉了大家。
在座有位叫许俊的小将,年轻人易冲动,再加上喝了酒,更是激情四射。他说:“我自认为我是个讲义气的人,这样吧,你给写个字条,我立刻给你去办这件事。”
收好字条后,许俊骑一匹马,牵一匹马,径直来到沙叱利的府邸。要说也凑巧,沙叱利正好不在家中。
许俊虽然年轻,还真不是个愣头青。他当机立断,跑进沙叱利家中大喊:“祸事了,祸事了,咱们家大王从马上摔下来了,小命怕是不保了。快让我领着柳夫人去见大王最后一面。”
看到柳氏出来,许俊悄悄拿出字条说:“赶紧跟我走,我是韩相公派来接你的。”说罢,把柳氏扶上马背,俩人绝尘而去。
回到酒楼,许俊连大气都没喘就把柳氏推到韩翃面前,说:“幸亏没辱使命。”
“哇,那位救人的帅哥好酷啊!”满座发出惊叹。
但是,这时的柳氏绝对是块烫手的山芋。
因为沙叱利可不是一般战士,是唐王朝为了对付安大胖子(安禄山)请来的“外援”,连代宗皇帝都给他三分薄面,并且刚刚立下大功,红着呢。
大家都跟着韩翃去找他们的“老大”侯希逸。侯希逸这个军阀头子一听,露出了铁血本色,激动地说:“许俊这小子行,有种,像我的部下。别怕,有大哥给你们撑腰呢!”他马上写了一封奏报给代宗,说沙叱利抢了我手下小弟的老婆,罪大恶极。老大这事你看着办,可要一碗水端平哈。
代宗一看没招了,只好和稀泥,赐给沙叱利二千匹绢,把柳氏判给了韩翃。
韩翃和柳氏又手拉着手、肩并着肩,开始了他们幸福的新生活。
三
第三个,是皇帝都成为韩翃“粉丝”的故事。
话说后来,韩翃不在侯希逸的幕府干了,赋闲在家待了十多年。李勉镇守夷门时,又委任韩翃当了下属官吏。
这时候,韩翃早已成为油腻大爷,和他一同为官的都是些新晋后生,根本不知道韩大爷也曾经混过江湖,说哪来个糟老头子,胡子一大把了还没混出个名堂。
韩翃写诗爱用些珠光宝气的字眼,如“玉佩迎初夜,金壶醉老春”“上路金羁出,中人玉筋齐”“玉树群儿争翠羽,金盘少妾捡明珠”。一些后生不过写了几首“清汤寡水”的诗,不知道是“平安体”还是“梨花体”,竟然瞧不上韩翃,把他的诗称为“恶诗”。
整个幕府中,只有一位姓韦的巡官和韩翃关系不错。
韩翃没有和后生们倚老卖老,淡然一笑而已。
一天深夜,韩翃早就洗洗睡了,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把他从睡梦中惊醒。谁了这是?韩翃起身开门一看,原来是韦巡官。
“什么事儿这么着急?深更半夜的,还让人睡不睡觉了?”
“听到我这个消息,不要说今天,估计你会好几天睡不着的。”韦巡官给他带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老哥,你被皇帝拜为驾部郎中、知制诰了。”
什么?韩翃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兄弟,别拿老哥开心了,哪有这等好事,一定是你弄错了!”
驾部郎中是从五品的官职,知制诰在唐代是起草诏令的官员,通常以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或者郎官充任。这也意味着,如果消息确切的话,韩翃将成为皇帝的“机要秘书”,难怪他不敢相信。
原来,德宗继位后,知制诰这个位置缺人,中书省两次进献候选人名单,德宗都没批准。大臣一看,我们推荐的皇帝都不满意,肯定是有自己中意的人选了。果然,德宗大笔一挥:“与韩翃”。
当时还有一个韩翃,为江淮刺史。大臣们不知道皇帝中意的是哪个,只好把两个人的材料一同写好递交上去。
没过多久,圣旨批下来了:“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与此韩翃。”
讲到这里,韦巡官问:“这首诗是不是你写的?”韩翃回答:“是我写的。这下没错了!”
果然,天刚蒙蒙亮,李勉和幕府的同事们一同来给韩翃贺喜。后生们佩服得五体投地:你大爷果然还是你大爷啊!
四
深受德宗皇帝欣赏的这首诗,就是韩翃的招牌作品,诗的名字叫《寒食日即事》,省略名字是《寒食》。
一同入选《唐诗三百首》的还有五言律诗《酬程近秋夜即事见赠》和七言律诗《同题仙游观》,这两首诗都写得语言秀丽、音韵和谐,深受当时人们的喜爱,“一篇一咏,朝士珍之。”
在大历诗人中,只有韩翃从不鼓吹隐居的好处,也没有一点儿颓唐的情调,充满了正能量。
韩翃的歌行体也相当雄健,我们来看他的这首《送孙泼赴云中》:
黄骢少年舞双戟,目视旁人皆辟易。
百战能夸陇上儿,一身复作云中客。
寒风动地气苍茫,横吹先悲出塞长。
敲石军中传夜火,斧冰河畔汲朝浆。
前锋直指阴山外,虏骑纷纷胆应碎。
匈奴破尽人看归,金印酬功如斗大。
这首诗颇有盛唐遗风,从此以后,我们再也听不到如此慷慨豪放的盛唐之音了!
韩翃之后,再无韩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