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02版:呼和浩特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你好呼和浩特”在呼外籍人士参访活动举办

外籍友人:呼和浩特人好、空气好、风景好,我们很喜欢

本报讯(记者 王璐)10月18日,市委宣传部、市外事办联合举办了“你好呼和浩特”在呼外籍人士参访活动。来自白俄罗斯、加纳、菲律宾、俄罗斯、英国、美国等11国30名在呼外籍专家、教师和留学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活动中,在呼外籍友人参观了蒙草种业中心、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昭君博物院,体验了非遗传统手工制作。他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深入了解呼和浩特,体会这座城市的独特韵味。

23岁的马拉特是白俄罗斯人,一周前才来到呼和浩特,目前任俄语教师,对呼和浩特还比较陌生。他说参加这次活动是一次了解呼和浩特很好的机会,他感到非常开心。他说:“之前在北京待了一年,感觉那里人山人海,生活节奏很快。呼和浩特的人没有那么多,空气非常清新,烧麦也很好吃,我很喜欢这里。”来自塔吉克斯坦的留学生左恩在内蒙古农业大学学习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他对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的参观特别感兴趣,不时拿出手机拍摄。他说:“现场参观感觉特别震撼,很智能很先进,如果有机会,我也想到伊利工作。”

在当天的活动中,他们还动手学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皮艺的制作。他们耐心地涂色、缝制,经过一个小时的忙碌,一个精美的皮画工艺笔筒就制作完成了。丽娜是来自俄罗斯的留学生,在内蒙古大学读研三,平时就很喜欢画画。她说:“我来到呼和浩特两年多了,感觉这个城市不算太大,但是人很好,风景也好,我很喜欢。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种大型活动,希望有机会继续参加这样的活动,可以多了解中国文化,了解呼和浩特。”

据了解,“你好呼和浩特”外籍人士参访活动是我市自2023年以来着力打造的重点外宣活动品牌,是呼和浩特市对外宣传工作的重要载体。活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为契机,以非遗文化体验为纽带,搭建了中外文化交流沟通的桥梁,帮助外籍人士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促进在呼外籍人士更好地了解呼和浩特历史文化及产业发展、融入呼和浩特,积极做宣传中国文化的使者。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