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是第18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也称世界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糖尿病与幸福感”,呼吁更多的人关注身体健康,正确认识糖尿病,不要让疾病成为健康“杀手”。
□本报记者 李娟
糖尿病高发
逐渐趋于年轻化
据呼和浩特市妇幼保健院内科主任医师郭丽芳介绍,糖尿病发病率在近几十年里显著上升,据2023年最新统计,我国的糖尿病患者数量为1.4亿,数量居世界第一位,预计到2045年数量会增加到1.74亿。近年来,糖尿病发病年轻化趋势愈发明显,流调数据显示,30岁以下人群中糖尿病前期患病率已达到20.2%,40岁后人群中更是超40%处于糖尿病前期。
研究证实,年轻糖尿病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更高,并且比晚发病的疾病更具侵袭性。与正常人群相比,40岁之前患上2型糖尿病的人,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疾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风险明显增高,血糖控制也较差,死亡风险增加了3.72倍,影响到了预期寿命。
“糖尿病在我国呈现出知晓率低(36.5%)、治疗率低(32.2)、控制率低(49.2%)的特点。40岁以下人群中,未被发现、未被诊断率高达74%。他们往往缺乏对糖尿病的正确认知和预防意识,觉得自己年轻,患糖尿病是很遥远的事,身体不舒服扛一扛就过去了,症状不明显也不影响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这种认识是非常错误的,如果真等到身体出现症状,后悔也来不及。” 郭丽芳表示。
远离疾病
从良好的生活习惯开始
糖尿病的早期表现并不典型,后期会出现一些典型的症状,如口干、多饮、多尿、多食、消瘦;其次会出现视物模糊,当血糖很高时还会出现饥饿感;糖尿病进一步发展,会出现手脚冰凉、麻木、疼痛、间歇性跛行、便秘、腹泻、反复尿路感染、妇科炎症等并发症状,严重的还会导致酮症酸中毒、失明、截肢、急性脑梗、无痛性心梗、肾功能不全甚至危及生命。所以,我们要敲响警钟,重视高血糖,提早干预,以健康的生活方式阻止糖尿病发生。
“糖尿病产生的原因除了先天遗传因素外,主要归结于以下几方面,首先就是不良的生活习惯,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年轻人升学、工作压力增大,加之很多年轻人有长期熬夜、不运动、抽烟、酗酒、暴饮暴食等不良的生活习惯,过大的精神压力和这些习惯都会使人体内分泌代谢发生紊乱,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其次是饮食因素,年轻人喜欢含糖量高、热量高的食物,比如蛋糕、糖果、油炸食品等,以及各种含糖饮料,日积月累容易导致体内的血糖、血脂等代谢紊乱,从而诱发糖尿病。” 郭丽芳说,体重过重也是糖尿病高发的主要原因。平时的不良生活习惯叠加饮食因素,加之缺乏运动及体育锻炼,容易能量过剩,从而引起肥胖,经过一系列传导,引发糖尿病的出现。
“年轻人不管现在有无糖尿病,都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多喝白开水,少吃垃圾食品,加强锻炼,少熬夜,定期测量血糖。那些囤积的脂肪、飙升的血糖都在提醒我们,注意健康饮食,监测血糖,及时识别处理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郭丽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