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看见同学买了新东西,回家缠着父母也想买个“同款”;跟家人出门,孩子东逛西看的,也总要买点东西回家。很多家长感叹:不知从何时开始,孩子成了“购物狂”,如此冲动消费,应该怎么扳一扳呢?
讲述:
孩子热衷消费,真让人头疼
唐女士近一段时间最害怕女儿小然突然凑到身边,然后带着央求的语气跟她说:“妈妈,跟您商量个事儿呗?”唐女士说,孩子一说这个开场白,准是找她出钱买东西,简直让人头疼。
唐女士说:“小然上五年级后,就像打开了‘新视界’,看见什么都想买。同学买了新文具或者新书,她会跟我闲聊,说班里还有哪些同学都买了,让我也给她买。周末带她去逛商场,她也会冒出许多购物想法,买零食、添文具,还要买手办,一圈逛下来,手上不提几个购物袋,就走不出商场。此外,她经常趁我上网采购时凑过来,在我耳边絮叨想买这个想买那个;趁我不注意,她还偷偷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加到购物车里。我觉得孩子有自己的购物想法,只要在正常的范围内我都会支持,但如果是没有什么消费计划,看到什么都想买的冲动消费,我是不太能接受的。可当我批评小然花钱大手大脚时,她却理直气壮地反驳,觉得挺委屈。”
建议:
孩子的财商教育不可缺
全国模范教师、天津南开区中心小学高级教师张楠楠说,随着孩子的长大,有消费愿望是逐渐社会化的表现,可以实现自我满足和社会交往的需要。建议家长不要对孩子看见什么买什么的行为“一拒了之”,而要探究这种行为背后的原因,这其中大概有三种动因。一是孩子的好奇心重,对新鲜事物都有一探究竟的想法,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都想买回来仔细研究。二是孩子交友的需要,朋友有的东西,自己也想有一个,便于跟同学朋友交流的时候有谈资。三是孩子有从众心理,看到、听到当前流行的东西,也想自己拥有。如果是前两种原因,家长可以正向引导,管理和控制好孩子的行为即可,如果是从众心理,家长就要及时对孩子进行纠正。
张楠楠老师建议,首先,家长要让孩子看到家里是如何做好家庭支出规划的,衣食住行、医疗教育和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支出,对“花钱有度”有一个具体的认识。其次,家长要给孩子“打个样”,除了家庭每个月的固定支出,面对固定支出之外的支出项,要有底线设定。除了让孩子明白挣钱的不容易,更要学会管理手中的金钱,对自己的消费有规划,做到心中有数。最后,在消费问题上,家长要有意识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把孩子当成大人一样对待,不搞双标,不因家长年长就压制孩子的合理消费需求,也不因孩子年幼而对孩子有“宠溺消费”。
(据《今晚报》贾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