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03版:呼和浩特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看宪法如何守护我们一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在人生的每一个重要时刻,我国宪法都在默默地保护着我们。今年的12月4日是我国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当日,本报邀请到呼和浩特市司法局普法与依法治理科工作人员,为广大读者科普我国宪法如何伴随着我们的一生。

□本报记者 安娜 通讯员 刘泽纬

出生

“从生命诞生的那一刻起,宪法便赋予了我们最基本且珍贵的身份与权利。我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呼和浩特市司法局普法与依法治理科工作人员说,多年前我市曾发生这样一件事:一名弃婴被收养后,因户籍办理等问题面临诸多困扰。收养家庭依据宪法所保障的公民权利,通过合法途径向相关部门申诉,最终为孩子顺利办理了户籍,使其得以在平等受保护的环境下成长,充分彰显了宪法从生命之初就给予我们的坚实守护。

上学

据呼和浩特市司法局普法与依法治理科工作人员介绍,适龄儿童接受教育的背后是我国宪法强有力的支撑。我国宪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成年

年满十八周岁,意味着已经成年,我国宪法将赋予公民新的权利与责任。其中便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政治权利,让公民能够真正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发出自己的声音。例如,在各地基层选举中,刚满十八岁的年轻人就能走进投票站,行使自己的选举权,选举出心目中能够代表人民利益的代表,为基层民主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同时,成年也意味着要独立承担法律责任,促使每一位公民在为人行事时要更加谨慎自律。

参军

对一些有志青年来说,参军报国是他们人生中的一项重要抉择。我国宪法规定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每一位公民的神圣职责,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公民的光荣义务。每年都有无数青年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投身军旅,用青春和热血捍卫祖国的领土完整,完美诠释了宪法所规定的公民国防义务。

工作

步入职场后,我国宪法保障劳动者的诸多权益。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并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劳动者享有休息的权利。国家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曾经有劳动者因所在企业无加班补偿,在与企业协商无果后,依据我国宪法相关规定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最终企业被责令整改,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这充分表明我国宪法在工作领域为劳动者撑起了一把有力的“保护伞”。

纳税

获得工作报酬或其他收入时,纳税成为公民履行宪法义务的体现。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纳税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支撑着国家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众多领域。例如,在城市地铁建设中,大量资金来源于公民纳税,正是无数纳税人的贡献,使得便捷的交通网络得以构建,惠及广大民众。

婚姻

当爱情成熟,步入婚姻殿堂,我国宪法也为婚姻家庭关系保驾护航。我国宪法规定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同时禁止破坏婚姻自由,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不久前,在托克托县人民法院受理的一起家庭纠纷案件中,一方存在家庭暴力行为,另一方依据宪法相关规定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并在后续离婚诉讼中得到法院对其合法权益的维护,这体现了宪法在婚姻家庭中对弱势群体的关爱与保护。

财产

经过多年努力奋斗,购置房产成为许多人生活中的大事。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退休

岁月流转,终至退休年龄。我国宪法中的退休制度为人们的晚年生活提供了安心保障。退休人员的生活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