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04版:咱爸咱妈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低价珠宝如何让中老年人沉迷?

59元的琥珀蜜蜡手镯、68元的玛瑙项链、90元的和田玉吊坠……尽管单价不高,但通过各个平台的珠宝直播间,余老太两年里却已消费超3万元,低价购入近百件珠宝玉石。

有人两年时间消费超3万元

63岁的余老太衣着简单朴素,面容未经修饰。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全身佩戴着诸多珠宝首饰——左右手分别戴着3只手镯,脖子上挂着一条和田玉吊坠项链,双手无名指各戴一枚宝石戒指。

据她的老伴儿刘先生回忆,2022年,妻子偶然间刷到一个售卖珠宝玉石的直播间,店铺所售珠宝要价大多不过百元,这很快吸引了余老太的注意。两年时间,她通过各个平台的珠宝直播间,已消费超3万元。

沉迷在直播间低价浪潮里的不止有余老太。近半年来,小陈也常因母亲在直播间里疯狂下单各种珠宝首饰而感到头疼。但小陈母亲热衷于网购低价珠宝,是相信佩戴这些首饰能治病。

小陈母亲通过所谓“网络科普”得知,一些琥珀、蜜蜡等首饰具有治病功效,因此沉迷其中。一款灰棕色“药珀手镯”号称能治头疼,售价约700元;一款紫红色“龙血木手串”号称能治头疼,售价约400元……粗略统计,今年到现在,其在直播间购买“功能珠宝”的花费已近6000元。

笔者将余老太购买的低价珠宝送往“国家金银珠宝饰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四川)”进行二次鉴定。结果显示,98元的“和田玉无事牌”变成了玻璃挂坠;348元购买的玛瑙手镯也变成了玉髓手镯。

网上买到假货怎样维权

云南星源律师事务所律师李维佳指出,消费者通过网络交易平台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向销售者或服务者要求赔偿。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不能提供销售者或服务者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消费者也可向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要求赔偿。

李维佳提醒消费者,在网络平台购物时要理性消费,下单时可将商品详情及与客服的交流记录、交易页面等截图保存,收货时及时进行检查。如果发现有假冒伪劣商品,第一时间联系商家及平台解决,或拨打12315举报。

(据《成都商报》杨雨奇)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