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02版:呼和浩特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呼和浩特综合保税区政银企对接会成功举办

现场授信签约7.1亿元

本报讯(记者 王璐)12月18日,呼和浩特综合保税区举办“政通银企融 保税启新程”政银企对接会,聚焦园区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通过搭建政银企沟通桥梁,推动银企供需精准匹配,汇聚更多金融“活水”,助力园区企业拓宽融资渠道,赋能首府外贸经济高质量发展。

当日,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浙商银行等22家金融机构以及内蒙古远暨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呼和浩特市金堡供应链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晨广粮油有限公司等48家园区企业参加会议。

会上,各金融机构相关负责人深入浅出地分析了不同类型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如何精准匹配适宜的金融产品,不仅对各产品的特点、额度范围、利率水平、还款方式等关键要素进行了清晰阐释,同时结合进出口企业保订单、拓市场、扩规模等方面经营资金需求,实施外贸企业授信审批绿色通道,通过出口信保融资、汇出汇款融资等产品助力外贸企业融资便利,强化对进出口企业授信支持力度。

会议现场,5家金融机构与4家企业进行了授信签约,授信总额达7.1亿元,为园区企业在技术研发、产品优化、市场拓展等方面提供有力的金融保障。企业代表纷纷表示,此次政银企对接会不仅为企业提供了与银行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还极大地提升了企业对金融产品的认知深度与广度,更好地解决了企业发展中的融资难点、痛点,切切实实为企业办实事。

呼和浩特综合保税区财政局负责人白璐表示,此次组织召开政银企对接会,既是畅通融资沟通渠道、促进合作共赢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作为全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窗口和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呼和浩特综合保税区将充分发挥服务作用,搭建平台,当好银企对接的“联络员和服务员”,创造优质发展条件。

呼和浩特综合保税区管委会副主任巴图巴雅尔介绍,下一步,呼和浩特综合保税区将聚焦园区企业融资问题,主动出击,全程跟踪政银企对接情况,做好协调服务,持续瞄准企业和金融机构发展需求,精耕细作、精打细算、精准发力,全力推动政银企对接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制度化,进一步打通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努力在园区营造银企合作、双促双赢的新格局,助推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实体经济,为我市对外开放新发展格局蓄势赋能。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