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06版:健康养生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体检发现肠息肉该不该切除

□本报记者 李娟

在体检时,不少人查到肠道长了息肉。那么发现息肉到底要不要切除?切除后该注意些什么?来,听听医生怎么说。

市民王女士今年48岁,平时身体很健康。但最近2个月,她的肚子总是隐隐作痛。体检做了胃肠镜检查后,医生告之她肠道内有息肉,建议暂时不需要切除,定期进行检查。

对此,王女士比较担忧。“息肉长在身体里,不知道什么时候就长大了,是不是早点儿切除更好?”王女士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据呼和浩特市第二医院内镜室主任刘志强介绍,在接诊过程中经常会有患者质疑,在胃肠镜检查中发现息肉该怎么办?其实,根据息肉的大小会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如果息肉比较大,大于2厘米或者是形态不规则,病理提示重度异型增生或有癌变倾向,一定要尽快切除。第二种情况,如果息肉在1厘米左右,病理提示为炎性息肉或管状腺瘤,就可以进行择期切除,时间不宜超过半年。第三种情况,如果息肉小于0.5厘米,可以暂时选择不切除,但需要定期进行胃肠镜检查。当发现息肉明显增大,或者形态发生改变,就需要及时进行切除。

肠息肉一般无明显症状,因此建议40岁以上的人群,无论性别、是否有症状,都应做一次肠镜检查。如肠镜检查中发现肠息肉,要根据大小、数目、形态等采取不同的切除方式。“当身体出行便血、腹泻、腹痛等症状时,建议早做肠镜排除肠息肉。肠镜是最直观的一种筛查方法,如结肠癌前病变、早癌、进展的结肠癌等只有在肠镜下才能看得清楚。” 刘志强说。

那么,该如何预防肠息肉呢?据刘志强介绍,首先,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多食富含维生物D、维生素E、钙、镁、硒的食物,减少红肉、动物脂肪的摄入。其次,要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长期便秘的患者肠道内存在大量干结的粪便,持续刺激直肠黏膜造成慢性炎症,可能引发肠息肉。第三,要多运动,少久坐。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胃肠蠕动并加速粪便排除体外,预防息肉的形成。还可以通过定期检查等方式,及早发现、处理肠息肉,对预防不良后果有帮助。有肠息肉家族史的人群,建议40岁后定期进行肠镜检查,可以及时发现、治疗息肉。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