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6版:乡村振兴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和林格尔县:倾力打造多样文旅新业态

本报讯 和林格尔县牢固树立文化为民、旅游为民的理念,努力推动文旅深入融合,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和林格尔县按照呼和浩特市全面建设“五宜”高品质城市的要求,围绕打造“市民休闲旅游打卡地”的定位,不断完善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形成了集现代农业、新型工业、特色生态和历史文化为一体的全域旅游格局。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7家,包括蒙牛工业旅游、南山旅游景区、奥威马文化生态旅游区、蒙草·草博馆4家国家4A级景区,有盛乐博物馆、蒙树生态科技园、塞外桃园生态旅游区3家国家3A级景区,以及胶泥湾行政村1家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台格斗村1家自治区级乡村旅游重点村。

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乡村振兴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国家农业科技园、现代农业示范园、绿野生态观光园、正缘农业观光园、塞外桃园等辐射或带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景区、园区,主要分布在台格斗村、小甲赖村、樊家夭村、胶泥湾等地。全县共发展农家乐40余家,构成了乡村旅游市场的经营主体。

为培育文化品牌,和林格尔县探索“品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路,因地制宜推进和林格尔足球小镇项目,项目规划面积7500余亩、核心区700亩,总投资预计达6亿元,包括内蒙古师范大学足球学院、和林格尔盛乐足球学校、足球运动文化中心、足球小镇生活区以及商业街。以足球小镇为舞台,承办大型赛事及文化活动,通过数字化平台全网直播,打造了“未来杯”国内国际足球邀请赛等多个赛事品牌。与此同时,把握趋势、集聚资源,不断开拓“产业+文化+旅游”市场,建设了以马文化为核心的综合性运动休闲小镇,以马旅游、马教育、马生活为基础,马赛事、马繁育、马交易、马衍生品为主题,以马业大数据为依托,努力打造最具国际影响力的马产业品牌。

和林格尔县发展旅游业文化资源得天独厚,境内有以土城子遗址公园为代表的盛乐文化,以绥南革命根据地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西口第一镇新店子镇为代表的西口文化,以浑河为代表的黄河文化,以蒙草、蒙树、白二爷沙坝为代表的现代生态文化,以和林格尔剪纸为代表的非遗文化,以撂份子、武家泥塑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以明长城为代表的边塞文化,以奥威马文化产业园为代表的马文化等等,各具特色的文化资源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09年10月,和林格尔剪纸联合其他国家级剪纸项目打包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和林格尔县有林面积280万亩,有天然景观南天门林场、闻名于世的白二爷沙坝、库存1亿立方米的前夭子水库、流淌千年的宝贝河、神奇的圣山神泉、郊游胜地南山旅游景区、丁家山登山栈道、自行车休闲健身道等等,全县森林覆盖率35%,城区绿化覆盖率38.5%,形成了独特的宜居、宜游、宜业环境,中国绿色名县、全国绿化模范县、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县、全国重点镇、内蒙古最佳魅力名镇、自治区园林城镇等荣誉更增强了和林格尔县的吸引力。

(李海珍 韩新梅)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