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6版:乡村振兴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清水河县:

新能源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本报讯(记者 梁婧姝 实习记者 若谷)走进位于清水河县高茂泉村的光伏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外观将仿古元素和本地窑洞元素有机结合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能源展馆。步入馆内,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近年来清水河县新能源发展的壮观画面,吸引众多游客驻足聆听、走进了解清水河县的绿色发展之路。

“整个展馆上下一二层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分别设置了游客服务中心、科普教育厅、新能源展馆以及特产销售直播区等。现在看到的绿色板块是对光伏发电原理介绍区域,通过介绍和展示可以向大家科普新能源知识。”广东省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内蒙古分公司副总经理康凯介绍。

在沙盘展示区域,记者了解了由该公司投资建设的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清水河300MW光伏发电项目,该项目安装单晶双面光伏组件约62万块,年发电量5.3亿度,可满足21万户家庭的年用电量。

近年来,清水河县立足全县风光资源优势,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加快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创新推动国有公司通过合作开发、土地入股等模式参与风电能源项目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光伏产业与农副产业、文旅产业深度融合。

截至目前,清水河县已建成并网发电的新能源装机容量为175MW,建成的项目2022年发电量超过2亿度,年可节约标准煤6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约15.72万吨。已获得新能源建设指标1835MW,其中风电1535MW、光伏300MW。获批项目全部并网后,年发电量可达44亿度,可实现年产值12亿元,平均每年可纳税近2.3亿元。年可节约标准煤约132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约345.84万吨。

清水河县副县长焦乾介绍:“下一步,清水河县将继续遵循‘高效、低碳、循环’的发展原则,充分利用可以利用的空间,落实新能源可开发规模,有序推进在建新能源项目,不断推进两个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纳入国家规划;积极构建风光水储多能互补一体化开发利用格局,努力将我县打造成为清洁能源大县,强力推进乡村振兴。”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