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实习记者 若谷 贾思敏)近年来,新城区苏虎街实验小学科尔沁校区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和提升学校课程建设与实施,构建适合每个学生健康成长、个性潜能充分展示、核心素养不断提升的课程生态环境,为学生今后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
走进校园,记者看到学校社团活动开展得热火朝天。体育馆内,学生们身穿击剑服、手持长剑傲然而立,化身英姿飒爽的击剑运动员;教室里,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专注地一针一线绣出牡丹图案……
“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深受学生喜爱,通过校本课程的实施极大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苏虎街实验小学科尔沁校区副校长朱德静介绍,学校自创办之初,就根据家长需求和学校实际,在部分年级探索社团课程,为学生搭建了个性化的舞台,更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特长成长、学校特色发展。
在大礼堂,“苏虎石榴籽剧社”的社员们精心装扮走上舞台,加工打磨着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新剧目。
“‘苏虎石榴籽剧社’自2021年成立以来,60余名老师、3100余名学生参与其中。剧社先后编排了7部情景剧,其中《跑道上的老树》《种下一棵石榴树》《我心中的中国红》被新华社主编的‘中小学德育学堂节目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制作成专题节目推广至全国。”朱德静介绍,剧社作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载体,将课堂课程与社团活动相结合,发挥了学生和老师两方面积极性,通过书本和生活相结合的方式,开拓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模式,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课堂、融入生活、融入成长。
据了解,苏虎街实验小学科尔沁校区构建了三层级六板块的“苏虎课程”体系。三层级课程结构即: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形成“全面成长+特色发展”的课程结构,以此为框架进行学校课程板块建设,同时,形成了包含国家学科课程在内的六大课程板块,在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进行了校本课程建设,形成了学科1+X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社团活动课程、少先队活动课程和劳动课程等苏虎校本课程板块。
经过6年的探索与实践,苏虎街实验小学科尔沁校区特色课程体系建设初见成效。在苏虎思政课程、合唱课程、传承课程、体育健康课程等课程类别的开设过程中,学生获得了诸多佳绩,“石榴籽剧社课程”原创10余部情景剧,参与过多次演出并获奖;“绘绣相融课程”和“中华纸艺课程”成为自治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校项目;校级美术社团、校级合唱团、班级合唱团和管乐社团在市级艺术节中均获殊荣;学校体育社团课程中男子足球训练队今年获得“区长杯”和“市长杯”亚军,并获得“主席杯”参赛资格,男子篮球队获得新城区冠军,首次参赛的射击队获得市级五六年级第五名的好成绩。
朱德静表示:“特色课程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通过为学生提供多样态的成长平台,把课程设置与学生的德育发展、实践活动、身心健康、科学素养有机融合,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