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5版:乡村振兴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台基营村:

描绘“强美富和”乡村新景象

●本报记者 高翠清 李海珍

近年来,和林格尔县盛乐镇台基营村“两委”坚持党建引领,以“强、美、富、和”为目标,描绘出一幅强村富民、景美人和的乡村新景象。

“小”苜蓿做成“大”产业

2019年,台基营村依托“呼和浩特市优质牧草技术攻关项目”,通过低产田和盐碱地流转改造、整合撂荒闲置空地,形成集中连片土地3200亩,全部流转给蒙牛集团现代草业公司种植紫花苜蓿,形成现代化农业、规模化种植。

台基营苜蓿草种植基地采用世界一流的灌溉设备,通过互联网远程控制系统,实现云智能喷灌。同时,很多村民成为基地产业工人,收入稳定。台基营村把“小”苜蓿做成了乡村振兴“大”产业,成为远近闻名的“苜蓿之村”。

在打造苜蓿基地的同时,台基营村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制定了农业产业先行策略,进而融入旅游、文化、休闲元素。在土地流转整合的基础上,利用闲置院落,种植多种果树,形成234亩的经济林,建设了保鲜冷藏库,利用“反季节、深加工”销售,进一步提升了村民收入,壮大了集体经济。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97.6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两万元。

小村庄旧貌换新颜

2016年以来,台基营村制定了分步实施的美丽村庄规划,拆除废旧院落、破旧院墙、猪圈、羊舍、旱厕等,加大村里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使台基营村实现旧貌换新颜,村民在环境整治过程中,也逐步形成了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

依托村委会,台基营村积极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造了便民服务站、草原书屋、活动室、医务室、幸福互助院,还建设了一处具有民族团结寓意的百姓大舞台——石榴籽广场。

与此同时,设立了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基点的帮办代办服务,登记村民反映的问题,明确帮办代办人员和反馈时间,形成了“有问题、找支部”的理念,切实提升了村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议新风”议出新生活

为切实提高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台基营村打造了“老榆树下议新风”服务品牌。在见证台基营村蜕变的老榆树下,将村内关注度较高的大难题摆上桌面,搭建起村民参与自治,实现自我管理的议事平台。选聘5位乡贤顾问与网格员、村民、党员等共同参与议事活动。品牌创建以来,老榆树下已召开105次议事活动,大家广开言路,通过说、知、议、办、评五步骤解决了包括土地流转、村容村貌整治、邻里纠纷等50多个事项。

通过议事,让自己的人管自己的事,台基营村引导村民在公共事务办理、村内纠纷调解、民意通达等方面积极发声,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

文明村盛开文明花

作为自治区文明村镇,台基营村秉承“便民、利民、为民”的服务宗旨,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从精神文化需求、生活起居服务、健康生活理念等方面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村里组建了腰鼓队、秧歌队、文艺演出队、乡村乐队,开展扭秧歌、唱红歌、广场舞等群众性文体活动,满足村民们的精神文化需求。特别是文艺演出队成立以来,村里近50名妇女参与其中,她们定期相约排练蒙古族舞、扇子舞、秧歌舞,参与乡村文化节、建党100周年文艺汇演、市县舞蹈比赛等,妇女们的精气神越来越足。

台基营村还依托每年一届的传统文化节和传统节假日,充分发挥乡村大舞台作用,引导村民庆祝传统节日、弘扬文明新风,通过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移风易俗和精神文明建设。

台基营村“两委”全体干部从自身做起,带头做到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敬亲。开展“好婆婆”“好媳妇”“文明家庭”等选树活动,让乡风文明遍地开花。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