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6版:法治呼和浩特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呼和浩特市人民检察院开发区检察室:

七项举措服务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梁婧姝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落实《呼和浩特市人民检察院知识产权检察服务首府高质量发展意见》,结合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际,呼和浩特市人民检察院开发区检察室出台《呼和浩特市人民检察院开发区检察室服务保障经开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意见》,全方位护航经开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依法办理涉知识产权案件。积极加大对经开区重点产业领域知识产权和创新主体的司法保护力度。针对食品、药品领域滥用或侵犯知识产权、损害公共利益的情形,探索运用支持起诉、公益诉讼等方式,推进经开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

强化监督案件办理质效。重点惩治侵犯经开区企业知识产权特别是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侵权假冒、侵犯商业秘密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大对涉企知识产权民事生效裁判和执行案件监督力度,提升监督的精准性。对执行违法情形及时提出检察建议,协同破解“执行难”问题。

融入大局,服务保障企业发展。重点服务保障经开区重点高新企业及“蒙科聚”创新平台、呼和浩特市科创中心、呼和浩特留学人员创业园等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平台的经济高质量发展。

建立联系,创新护企安商机制。落实《呼和浩特市人民检察院知识产权检察重点企业保护名录》,将开发区检察室作为服务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联系点和窗口,完善服务经开区企业联系清单,构建常态化沟通联络机制,通过“把脉问诊”,实施“一企一策”,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一对一”定制式法律服务。

加大重点产业、新兴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围绕经开区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未来产业,重点保护高能级创新平台、关键技术和科技型企业;围绕经开区关键核心技术、驰名商标、商业秘密,特别是在商业秘密保护方面,通过依法惩治侵犯商业秘密犯罪,维护企业自主创新和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

拓展知识产权领域公益诉讼。重点加强经开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相关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统筹保护涉及的食品药品安全。聚焦“老字号”“蒙”字标及自治区级区域公用品牌等的知识产权保护,拓展知识产权公益诉讼,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积极探索开展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领域公益诉讼。打造地区特色品牌,护航经开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文化强区建设。

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完善行刑衔接机制,建立开发区检察室(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与开发区公安分局、市场监管分局及经开区科技人才局、经济发展局等单位和部门的经常性联络沟通机制,畅通信息共享、线索移送、案件研判渠道,共同构建经开区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

下一步,呼和浩特市人民检察院开发区检察室将坚持依法履职,提升“检察护企”工作水平,通过高质效办案,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护航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