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7版:北疆文化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陈记茶汤:百年传承 唇齿留香

陈记茶汤第四代传承人陈世忠

●本报记者 祁晓燕 文/图

寒冬时节,漫步于清真大寺北巷,一把手工打造的大铜壶格外引人注意,铜壶中就是制作茶汤所用的开水。顾客点单后,陈世忠先将小米面舀到碗里,加入温水化开,随后从铜壶里倒出100摄氏度的热水进行冲碗,这时便可以看到“翻碗不倒”的神奇一幕。在冲好的茶汤上面再铺一层红糖、花生仁等配料后,茶汤就制作完成了。

据陈世忠介绍,茶汤是一种甜品,原料选用优质小米,先将小米洗净晾一晚上,第二天磨成面,并用细箩筛好,配料是红糖、白糖、花生仁、黑白芝麻、圣女果、葡萄干等。

在食客的印象中,陈记茶汤绵软细腻、香气四溢,除了香气外,还有一股谷物的朴实之气,来陈记吃茶汤,除了品尝美食之外,还可以欣赏到“翻碗不倒”表演,让人叹为观止。陈世忠表示,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在日复一日做茶汤过程中对原料比例有精准掌握。要想做到“翻碗不倒”并保证茶汤的口感,茶汤既不能调得太稀也不能调得太稠,需要多练习多琢磨。如今,陈世忠的儿子也能独立完成茶汤制作,这让他倍感欣慰。

采访中陈世忠告诉记者,茶汤起源于明末,也是京津冀传统民族特色风味小吃。因用热水冲食,如沏茶一般,故名茶汤。陈记茶汤起源于1936年,老板陈世忠是陈记茶汤第四代传承人。作为呼和浩特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陈记茶汤制作技艺受到了很多市民和游客的推崇与青睐。

在陈记茶汤店铺内的墙上,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旧城老字号牌匾以及商标注册证等赫然在列,不少顾客慕名而来,品尝软糯香甜的茶汤,见证制作者倒扣茶碗、一滴不漏的绝活。

陈世忠告诉记者,过去只有在一些节日时才能吃到茶汤,后来成为常态化。从开始的街边摆摊,到拥有自己的店铺,再到现在陈记茶汤制作技艺成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自己会一直做下去,同时也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可以接触到这项技艺,将其继续传承下去。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