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1版:头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五村十年话变迁

——循着习近平总书记山西乡村考察足迹看乡村振兴

春和景明,万物昭苏。春耕备耕在山西由南到北次第展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来到山西,深入多个村庄,对推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踏上新征程,我们循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再次上太行、访吕梁,深入总书记到过的五个村庄,听乡亲们讲述这十年的变迁,感受乡村振兴的勃勃生机。

一个职责:“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越走越有奔头”

临近中午,吕梁山区暖洋洋的。山西省汾西县僧念镇段村,道路笔直整洁,新修的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等设施引人注目。见到蔡文明时,他正赶着羊群回家,120多只绒山羊是他家的“宝贝疙瘩”。“夏季卖毛,冬季卖肉,一年挣好几万嘞。”说起现在的生活,老蔡笑得合不拢嘴。

一年前的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冒着风雪严寒来到段村,走进蔡文明家,同他拉家常、问收入、算收益,仔细察问脱贫后的生活。总书记对村民们说,建设现代化国家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要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让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越走越有奔头。

山西是革命老区,也是曾经的贫困地区。让老区人民生活越过越好,是习近平总书记深深的牵挂。

念兹在兹,必有回响。从攻坚深度贫困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再到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三次考察山西期间,对做好不同阶段的“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引着三晋乡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忻州市岢岚县的刘福有对此感受很深。现在居住在县城楼房里的刘福有把新家收拾得干干净净,一边招呼我们吃水果,一边拉开了话匣子。“现在有工作有收入,生活体体面面。”他说。

十年前的刘福有可不“体面”。那时他是赵家洼村的特困户,没心思考虑糊口之外的事情。赵家洼所处的吕梁山片区,深度贫困和脆弱生态交织,是山西省的脱贫攻坚主战场。

如何攻克这些贫中之贫、坚中之坚?2017年6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赵家洼村,看望深度贫困群众,攻坚深度贫困堡垒。

刘福有清楚记得总书记坐在他家炕沿上“拉话儿”的场景:“问家里摆脱贫困的难处和要求,问干部的脱贫举措和计划。”

走访完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习近平总书记在太原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听取脱贫攻坚进展情况汇报,集中研究破解深度贫困之策,发出啃下深度贫困硬骨头的号令。

易地建设搬迁安置小区、配套扶贫车间安排搬迁群众就近就业、家庭医生上门签约服务……一项项强有力的部署,一个个超常规的举措,纷纷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几个月后,包括刘福有在内的赵家洼村最后的留守村民“拎包入住”县城里的广惠园移民新区,开启了“想都没想过”的新生活。

脱贫之后,能不能稳得住,怎样才能持续增收致富?2020年5月,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山西。在大同,总书记深入田间,察看黄花长势。他对村民们说,乡亲们脱贫后,我最关心的是如何巩固脱贫、防止返贫,确保乡亲们持续增收致富。

考察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一个个科学精准的办法,让脱贫户吃下“定心丸”,给脱贫村庄指明发展道路。

“总书记的话深深启发了我”,在黄花种植基地同总书记有过交流的杨旗说,要对黄花产业尽快升级,带领更多人致富。这位黄花经纪人、黄花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又变成了黄花加工产业公司负责人。“企业解决周边村民200多人就业,大家一起增收。”他说。

攻克千年贫,踏上新征程。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又成为总书记关注的重点。

在段村便民服务中心的墙壁上,一张“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作战图”十分醒目,监测识别时间、风险分类、帮扶责任人、帮扶措施等一目了然。

在这张作战图前,习近平总书记曾详细询问相关情况。向他汇报的段村党支部书记李佳莉说,当时列明的16个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的名单,如今仅剩一个。这名突发脊髓炎导致瘫痪的小伙子,目前享受着政府统一投保的防返贫责任险、残疾人护理补助和生活补贴等7项帮扶政策,生活没有后顾之忧。

(下转第3版)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