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8版:读书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阅读是照进现实的一道光

——读《滕王阁序》有感

●张文静

最近,滕王阁“火”了。来自八方的游客或跃跃欲试,或纷至沓来,渴望一睹“四大名楼”之一滕王阁的风采。据称能够背诵初唐才子王勃的《滕王阁序》全文,便可免收门票。

我也颇有兴致,欲背诵全文,熟读于心,前去观览。兴致勃勃之余,遍寻相关资料书籍,重温经典之作,期间又发现良多,延伸阅读不亦乐乎,不禁感慨这篇天下第一骈文的精彩绝伦与酣畅尽至。有时也似穿越古今,读到精彩章节、精彩片段、精彩字句,拍案而起,情之所至,产生共鸣,感慨之余,一段千余年前的序文,不仅为后人留下了瑰丽华彩的文字,竟然如此激发人心,观照现实,影响后世。阅读,真正是照进现实的一道光啊!

若说,最为震撼我内心的,不仅是广为传颂的瑰丽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也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许是我人到中年,虽半生坎坷,却也不甘于沉沦颓靡所致,几十年,抛开世俗纷乱,可谓寒窗苦读,上下求索,与王勃隔了千年,产生共情,深深感到无论生命到哪个时刻,都要“不坠青云之志”啊!一遍遍诵读,畅想,遥望,慷慨激昂,感慨人生,激动得泪流满面。

《滕王阁序》被称作“千古第一骈文”,全文典故46处,成语40余个,出自《楚辞》《论语》等比比皆是。行文华彩迤逦,精句连连,成为后世难以复制与超越的名篇。南昌现存遗址滕王阁也因该文而数次重修,成为历史文化胜地,绝美景观。滕王阁,与黄鹤楼、岳阳楼、鹳雀楼,被誉为“四大名楼”,皆因文学名家名篇对楼的颂吟诗文的不朽,而多次重建,由此故地驰名,否则几处楼宇也许早已不复存在了。据称,现存滕王阁是根据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的画图而模仿建造的。这也充分彰显并印证了一种文化的力量与特有魅力。最初的滕王阁是唐朝时期李世民的弟弟滕王李元婴任隆州(今四川阆中)刺史时而建,故楼名为“滕王阁”。后序文中提到的阎都督居住,宴请宾客,王勃路经此地受邀参宴,遂诞生了这篇序文,文中“千里逢迎,高朋满座……童子何知,躬逢胜饯”等成语由此被后世传颂,广泛运用。该词汇与王羲之《兰亭集序》“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有异曲同工之妙,皆被称为佳句经典。

序文前四段落,极尽华美乐章,描摹天地之辽阔,宇宙之无穷,前来赴宴宾客人物之卓越,排比对仗,将骈体文特性发挥运用到极致。“上出重霄”“下临无地”“飞阁流丹”“桂殿兰宫”等词汇,逸彩飘飞,行云流水,令人叫绝。后几段由写景转而写情,“命运多舛”“时运不济”“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寥寥数语击中人内心柔软的部分,以及抒发了王勃内心的悲壮与志气凌云,以描述现实与自我,表现真实情感,观照自我,观照现实,观照世事。从而使全文的思想意义升华,深刻,壮阔。尽管文中有应酬之语,对宾客赞美赘述的地方,但也以此窥见当时礼仪文化之点面。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堪称千古佳作。

要说《滕王阁序》的作者王勃,初唐四杰之一,名气响亮,通六经,学习过《黄帝内经》懂医学,16岁出仕,小小年纪,才华横溢,风度翩翩。据史学家推断,他写《滕王阁序》时,也不过二十三四岁,因此在当时震惊四座,其才情享誉全域。他的父亲因受牵连,被贬谪荒蛮之地,王勃在看望父亲途中,不幸溺水惊吓而亡。王勃,这样一颗文坛巨星瞬时陨落,卒亡时年仅27岁。王勃即兴撰写了千古奇文《滕王阁序》,尔后生命戛然而止,实是令世人扼腕叹息。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