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内蒙古自治区第六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结果新闻发布会召开

全区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减少” 程度连续“双减轻”

本报讯(记者 刘丽霞)记者从6月16日召开的内蒙古自治区第六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结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区第六次荒漠化、沙化土地监测成果表明:全区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减少”,程度连续“双减轻”。沙化土地植被盖度稳步提高。沙区生态状况“整体好转、改善加速”,荒漠生态系统“功能增强、稳中向好”。监测结果显示:截至2019年,全区12个盟市的83个旗县(市、区)分布有荒漠化土地,面积88966万亩,占自治区国土面积的50.14%;有92个旗县(市、区)分布有沙化土地,面积59723万亩,占自治区国土面积的33.66%。

近10年来,我区累计完成营造林1.27亿亩、种草2.89亿亩,防沙治沙1.25亿亩。全区生态环境实现了“整体遏制、局部好转”的重大转变,森林覆盖率、草原植被盖度持续“双提高”,目前森林覆盖率、草原植被盖度分别达到了20.79%和45%。

与2014年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结果相比,全区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分别减少2415万亩、1459万亩,年均减少分别为483万亩和292万亩,实现了连续四个监测期持续“双减少”。全区极重度荒漠化土地减少1591万亩,重度荒漠化土地减少1851万亩,中度荒漠化土地减少4326万亩,轻度荒漠化土地增加5354万亩;极重度沙化土地减少2199万亩,重度沙化土地减少3231万亩,中度沙化土地减少1524万亩,轻度沙化土地增加5495万亩。全区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程度实现连续四个监测期持续“双减轻”。

我区境内的巴丹吉林、腾格里、库布其、乌兰布和四大沙漠,与2014年相比,呈现出流动沙地和半固定沙地减少、固定沙地增加的趋势,其中流动沙地减少227万亩,半固定沙地减少1159万亩,固定沙地增加1701万亩。同时,四大沙漠的沙化程度呈现出极重度、重度、中度面积减少,轻度面积增加的趋势,其中极重度面积减少159万亩,重度面积减少1044万亩,中度面积减少133万亩,轻度面积增加1363万亩。

我区境内的科尔沁、浑善达克、毛乌素、呼伦贝尔四大沙地,与2014年相比,沙化土地面积总体减少730万亩,其中半固定沙地减少983万亩,固定沙地增加510万亩。同时,四大沙地沙化程度呈现出重度、中度面积减少,轻度面积增加的趋势,其中重度面积减少863万亩,中度面积减少1193万亩,轻度面积增加1044万亩。

全区可治理沙化土地面积32494万亩,其中已治理沙化土地面积12549万亩,占可治理沙化土地的38.62%。与2014年相比,全区沙化土地低植被盖度面积减少,高植被盖度面积增加。

下一步,我区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以防沙治沙为主攻方向,突出治理重点,全力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歼灭战,配合打好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三大标志性战役,把“三北”等工程建设成为功能完备、牢不可破的北疆绿色长城、生态安全屏障,为构筑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贡献内蒙古力量。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