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祥涛
父亲不识字,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种田人,田地是他的战场,收获的粮食是他最得意的作品。是一个种田老把式,无论是提篓撒种还是犁田耙地扬场,田里的活没有不精通的,在种田这行当里,父亲是绝对的行家。
从我记事开始,父亲就在土地上摸爬滚打,在我的记忆里,他每天都有干不完的活,好像没有父亲村里的农活就没有人能干似的。父亲的手很巧,农闲和晚上,他用山上砍的荆条和竹子编成揽子等,换回来零用钱,用于解决我们的学费。
父亲一生老实勤劳,但特别爱研究种田的方法和技巧,我童年时,父亲每天都是干的最重最累的活,干的总是人家不愿意和干不了的活。我问过父亲:“您就不能干点轻松简单的活吗?”他说:“习惯了,重活累活总得有人干,别看这些重脏累的活,都是技术性很强的,别人怕是干不好。”父亲很享受干活的过程,他干活不用蛮力,善于用巧劲儿,经常“独创”一些省力省时的好方法,干活时经常面带微笑,劳动效率极高。记得有一年,队长让他和另外一个人犁水田,总共是5亩多,队长“欺负”父亲分他犁3亩多,父亲连问都不问,驾牛就干,在犁田的过程中,父亲用改进的新方法进行作业,结果比那人提前一小时完成任务,这让队长刮目相看。其实父亲一辈子就是这样,听人安排,从不推辞。父亲经常教育我们,劳动是我们的本色,人要不怕吃亏,只有多吃亏才会逼自己快想办法,办法多了劳动就省劲了,劳动效率也高了。父亲一辈子就是在这种不断的吃亏中总结出很多的种田技巧,最终成了种田的老把式。
生于大别山脚下的父亲,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几亩田地七零八落地分布在大山深处的沟沟壑壑里,多年来,父亲春种秋收,一个人,在庄稼生长的间隙里,还放牛和积肥,种菜卖菜,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周而复始,消耗了毕生精力,父亲辛劳的付出让我们一家人度过了那段艰难的岁月。父亲已经将他的一生融入这片虽然贫瘠但他依然深爱的田地之中,一生不眠不休,不离不弃。而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虽不至于五谷不分,但我着实愧疚。无论是犁田耙地还是割谷,都稀里糊涂马马虎虎。这对于作为种地老把式的父亲而言,是看不上我所做的农活的。也许是父亲不希望儿子像他一样,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所以,父亲也没有固执地传授我更多的农活技巧。
父亲已经离开他深爱的土地近四十年了,他那老把式的种田技术和本领至今村里也无人能超过。如果父亲今天还在,他一定会为他的那些种田技术落后了而着急,会进行努力改进。但如今现代化建设已经给农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种田已经很轻松了,不用像父辈那样辛苦和披星戴月的劳作,而且收成是好多倍增长。父亲在土地上勤劳的身影将成为一束光,照亮着后人前行的路,激励着我在人生的路上不惧困难勇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