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殷耀
在夏天也清凉无比的塞外待惯了,真是受不了北京这炎热难当的天气。偏偏今年这天气也反常,还没进三伏天,气温就直往上蹿,热得让人像被融化掉一样,人就想找阴凉的地方。
有那么几天,太阳就像一个燃烧的火球一样高高挂在天际。强烈的阳光让人无法抬头仰望直视,有时整个天空上一丝云彩也没有,湛蓝的天空就像湖水一样反射着阳光,正午前后天空都非常晃眼。夏至以后白天虽然逐渐变短,但白昼仍然很长,“日轮当午凝不去,万国如在洪炉中”,太阳就像凝固在了天空上,散发着无穷的热量。
从空调房里一出来,扑面而来的热浪就迅速淹没了整个人。就像溺水的人胡乱扑腾一样,赶紧再跑向有空调的房子,或者找屋檐墙角等阴凉地。想起了“酷热”这个词儿,暑热真是冷酷到了无情折磨人的地步,人们见面手打手搭凉棚打招呼:“热死了,这天!”
就在烈日高温下,还有许多劳动者在坚持辛勤劳动。中午时分到食堂里吃饭,看到几个蜘蛛人用绳索捆腰在擦楼体的玻璃,他们乐观地操着方言聊天。在大街上那些外卖骑手顶着烈日飞奔,争分夺秒送外卖。给我小学的同学茹义打电话,他这两天又在县城的工地上忙碌,他说“太阳根本晒不动!”作为农民的后代,我又想起了父母亲那一辈人,他们在阳光烤晒的土地上劳作了一生。
“赤日炎炎似火烧”的时节,太阳照射着那些最勤劳吃苦的人们,有“汗滴禾下土”的锄禾者,有“背灼炎天光”的刈麦者,他们珍惜这难得的长夏时光,头顶烈日挥洒汗水辛勤地劳动。我父亲那一辈人就是这样的劳动者,夏日的阳光如同生活的熔炉,铸就了他们坚韧不拔的意志,练就了他们不惧日晒的能耐,长年在烈日烘烤下,他们的脸色晒得黢黑充满皱纹,但脸上的笑容比太阳还灿烂。
能受得了阳婆爷爷(方言:太阳)的气,你才能过上好光景(方言:生活)。父亲生前不止一次给我说起这样的生活哲理,万物生长靠太阳,禾苗必须在阳光下才能茁壮成长为五谷杂粮,庄稼地里的活儿注定要在炽烈的阳光下来完成。在我的记忆中,父亲真能耐受太阳的炙烤,盛夏时节我跟着他去割麦子或锄地时,看到烈日下的他挥舞着锄头和镰刀,不紧不慢地从田垄里往前挪动着,他的前面或者是金黄色的麦子,或者是绿油油的禾苗。没有谁愿意被烈日晒烤,但要想使生活变得幸福有奔头,就得学会吃苦耐劳,似火骄阳下辛勤劳动的父亲,为的是给一家人撑起一片舒适的阴凉。
在烈日曝晒下劳动,说到底是凭顽强的意志来坚持。当年暑假里我和父亲到地里劳动,当头烈日晒,低头腰腿疼,瞭一眼还没有到地顶头,心里就想着半途而废,在父亲鼓励的眼神中我才坚持到底锄到了地顶头。后来,在坚持中我渐渐能耐受太阳的气了,可惜这样的锻炼只在暑假里有那么几次,父亲怕我被烈日晒坏了,暑假让我参与劳动是一种尝试和体验。他自己不怕晒,在烈日下劳作,就是为了子女们不再吃他吃过的苦,他和我说:“你想不受阳婆爷爷的气,就好好读书上学,我和你妈砸锅卖铁也要供你读书上学。”在父母亲撑起的阴凉里,我没有再受阳婆爷爷的气,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学习,离开了受阳婆爷爷气的土地,住上了有空调的房子,我知道这是生活在父母撑起的阴凉里。
经历风吹日晒的上辈人给下辈人遮挡了罡风烈日,上辈人受过的苦酿成了下一辈人的蜜。意志和耐力是靠长年坚持劳动养成的,父亲他们那一辈人都是不惧日晒的好受苦人(方言:农民),他们吃过的苦和难是今天这些后辈们根本难以想象的,在吃苦受累中他们养成了耐受生命中一切苦难的坚韧品格。今天我能够看到父辈那些闪闪发光的品格,他们就像炎炎夏日一样给我传递着正能量,我虽然也能勤奋持恒地干好每一件事,但我已吃不了他们当年吃过的苦,受不了他们当年耐受过的炎热。都说一代更比一代强,强的应该是意志和精神,而不应该是对物质生活的享受。
我非常担心的是,当享受成为时尚后,吃苦的精神就不会被传承。今天比我们还更加舒适的孩子们,连我们吃过的那一点苦都吃不下了,连我们这一点勤奋坚持的劲儿都没有了。靠吃外卖和打游戏成长起来的一代人,离开了父母的阴凉还能独力闯荡吗?还能给后辈撑起一片阴凉吗?人不能在舒适的地方待太久,久了人就会颓废。应该让后辈儿孙知道的是,尽管生活在父辈撑起的舒坦的阴凉里,也应知道阴凉之外有毒辣的日头,或者还有狂风暴雨。
炎炎夏日里,也该在烈日下走一遭流些汗,哪怕只是那么一小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