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记者 刘艳霞 文/图
清·和硕恪靖公主府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距今已经有300多年历史,是康熙皇帝第六女和硕恪靖公主下嫁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部扎萨克多罗郡王敦多布多尔济所建府邸。和硕恪靖公主府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的清代公主府,也是从北京往西唯一的清代官式建筑,有着“西出京城第一府”的美称。公主府为清代时期王府品级的古建筑群,是全国建筑信息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公主府,是清朝早期官式建筑的代表性力作。它的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具有文化传承的多元性,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国古代和亲史、边疆民族史、清代宫廷文化、草原文化等多领域的重要文化载体,更是宣传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爱国主义教育阵地。
在《绥远通志稿》中这样描述公主府,“后枕青山,前临碧水,建筑与风景之佳,为一方冠”。原占地六百余亩,现存二十六亩余。建筑以古代中轴线对称的四进五重院落。公主府总体布局依据前堂后寝布置,平面中轴对称,府门外为前庭广场,中轴线上依次是照壁、府门、仪门、静宜堂、垂花门、寝宫及后罩房,形成四进院落。
“现在我们穿过这道阿斯门,也就是旁门,来到二进院。二进院的正殿是静宜堂,是公主处理政治事务、接见官员下属、会见来宾贵客的场所。公主在归化城居住期间,都统衙门的官员常来谒见公主,公主谈论政务、过问民情,所以在民间就有了‘海蚌公主’的别称。公主在清水河地区招民耕种,兴修水利,开凿青龙渠,发展了地方经济,而且对百姓宽厚,因此当地百姓立碑来纪念公主的功德,至今清水河县还保留着“四公主德政碑”等数通相关碑刻……”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者一边认真聆听精彩讲解,一边通过观看展示柜中陈列的各种老物件,多方面了解和硕恪靖公主。
尤其每年春季,公主府内桃花开放,景色美不胜收,吸引大批游客纷纷来此打卡。桃花盛开,花瓣层层堆叠,楼阁下花枝漪漪,游客仿佛能看到昔年公主赏花的倩影。
“公主府建筑群集殿堂、园林、练武马场等功能于一体,体现了北方民族的生活习俗,其精湛工艺体现在每一处。”公主府博物馆讲解员向游客介绍道,公主府墙体的下碱部分使用干摆砌法,用砖为五扒皮砖,工艺讲究“磨砖对缝”,也就是说为了砌一面这样磨砖对缝的干摆墙,要把砖的六面加工其中五面,称为“五扒皮”,外露的面要砍磨到四角都是90度,然后将砖块码好,达到严丝合缝,再在墙砖之间灌浆,使整面墙成为一个整体,基本看不到灰缝。上身部分使用丝缝砌法,青砖规格统一,灰缝薄厚一致(4mm),这些建筑历经300多年墙体纹丝未动,体现了官式建筑的严谨。
此外,在公主府博物馆游客还可以见到最早的地暖,又称“地灶”,也叫“地龙”“地炕”。就是在屋内地板下铺有烟道,将这样的烟道入口设在前檐的窗台下,烧地灶时,人们将点燃的炭火放入烟道入口处,炭火燃烧产生的热气便会顺着地下的烟道流动,将地砖烧热,从而提高室温。
据介绍,公主府博物馆常设展览为《恪靖公主府专题陈列展览》,是一部以清代满蒙联姻国策为背景、以公主府古建筑群落为依托、将草原文化与宫廷文化完美结合的陈列展览,是全国唯一的清代公主府专题陈列。陈列展览共计三大板块:公主府概况、公主及额驸生平、喀尔喀蒙古历史民俗。
今后,公主府博物馆将策划推出系列展览,继续开展丰富多彩的社教活动,不断推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