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荣
夏天真好,带着许多水果,笑呵呵地向人们走来。
先是桑椹,紧接着,伏梨、桃子、沙果、李梅,接连熟了。伏梨外皮青翠,削皮后的果肉雪白嫩鲜,酥脆多汁,只是味道略微淡了一点儿。桃子的品类比较多,蟠桃、油桃、毛桃、黄桃、水蜜桃……多种多样,各有风味。
小孩子们最喜欢的,还要数沙果和李梅。沙果半熟时青绿带红,口味略略带点儿酸涩;待到熟透时,甜脆口爽,色味诱人。干净的松花黄果皮上,透着一抹晶亮的柔红,圆溜鲜艳。那一颗颗漂亮的小沙果,攀在枝头上,衬在绿叶间,爽朗调皮、惹人喜爱,活似一串串迷人的欢笑,实在是盛夏里一道喜人的风景。孩子上下学时,总要站在沙果树下,歪着脑袋瞅上小一会儿。正巧,看家的老奶奶碰见时,多半会叫住他们, 取了小锄勾住低处的枝丫,摘下一些果子,装在娃娃们上衣的小口袋里,笑眯眯目送着他们离去。
李梅熟透时绿中带红,或一身乌亮透红。一只只果子挂在枝头上,虽不过分惹人注目,可果肉甜爽适中,软硬适宜,独独这一点,就悄悄俘获不知多少人的喜爱之心。逢集时,一街两行的当季水果,美鲜飘香,即便不买不吃,只走走看看也让人心生欢喜。
到了西瓜、香瓜、各样甜瓜上市的时候,小学生们已经放暑假。城市里的娃娃,不少都被送回乡下老家。城乡两地的娃娃们,相互交换着他们的日常见闻、趣谈、游戏,要好得整天黏在一块儿。他们一起上树,爬山,下河;杆子上绑个细丝尼龙网兜,扑蝴蝶、套蜻蜓、捞鱼、捞虾米。男孩子们三五成群地赤脚站在河边,捡起油板石打水漂;或齐整整站成一排比赛撒尿,看看谁尿得高、尿得远。太阳热起来了,女孩子们坐在场院的苹果树下,聚在一起看《拇指姑娘》《白雪公主》,抓子、掏绞绞、下跳棋、玩过家家,口渴了,就回屋喝几口奶奶早已备好的竹叶青或薄荷茶。男孩子们就扑到河水里扎猛子、打浆水,闹腾累了,便拾了衣服坐在岸边阴凉处,玩扑克牌。不知谁喊了一声:“回家吃饭喽!”一伙人各自起身,四散而去。
午饭时,人们端了饭碗,就近来到一户人家的场院或水井房旁,或村口路边,一伙人散坐在大树婆娑繁盛的浓荫里,一边聊着当下的庄稼、社会新闻、街巷轶事,一边悠闲地享用着碗中的饭菜。瞧瞧!这树荫下的午餐各种各样:风味米皮、机器凉面、苞谷鱼鱼、豆荚蒸面、蔬菜紫卷、芝麻瓤皮、家常蒸饺、凉拌饸饹、叶子凉粉,时蔬凉菜……这些午餐,无一不是消暑开胃的盛夏美食。有挑食的小孩子,只盛了一小碗自己喜欢的凉菜,边吃边玩。巧妇们说话间,总会留神看看别人家的饭菜,选中家人喜欢的,准备明天也吃它一回。
夜晚,清爽的小风一阵阵地吹着。孩子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提着个布口袋,打着手电筒,个个猫着腰,在树下捉蝉蛹。他们全心全意地忙活着——一心想凑够一盘,不为贪吃,只想明天的饭桌上,能够见到自己的劳动成果。
一中医馆的门口,灯光亮堂堂的,有人搬来锣鼓家伙,取出板胡铙钹,唤来一伙老戏友,敲锣鼓,拉胡琴,铿铿锵锵,咿咿呀呀地唱将起来。烧火丫头、焦赞孟良、白云仙、许官人、胡凤莲、包青天、祥林嫂、李铁梅……那些经久不息的戏曲形象,哭了笑了,说了唱了,演绎着世间的欢乐悲喜,丰富着此刻人们休闲纳凉的夏夜生活。不觉间,露水下来了,空气里有了丝丝寒意,人们意欲未尽,各自收拾家伙,依依离去。
清早,天气好凉快。有人趁凉早早钻进庄稼丛里,给玉米培土,给黄豆间苗,给红薯翻蔓,给秧田放水……回家时,还不忘给黄牛捎上一捆青草。
菜园里,一派新鲜生动,生机蓬勃。绿茵茵的架子上,葫芦花雪白,北瓜花金黄,豇豆花开得正艳。淋过水的小白菜,嫩生生胖乎乎的,好似刚刚洗过澡的娃娃。西红柿捧着羞红的胖脸蛋,拽着绿叶遮住半边脸。长长的黄瓜和豆荚,活像贪玩的小孩子,吊在整齐的竹架上,晃晃悠悠荡秋天。健朗的银发老爷爷,刚刚浇完一畦嫩葱,坐在菜园边的扁担上,悠闲地抽着旱烟。清晨明亮的阳光落在菜园里,落在路边的野花上,落在毛茸茸的狗尾草上。大杨树上,花喜鹊唱着喜洋洋的歌。
太阳有一竿子高了,老妈妈鼻梁上架着一副玳瑁镜,坐在廊檐下绣一对枕头顶。小孩子拿了几本书,来到场院的葡萄架下,坐在石桌边写作业。
毛豆上桌了,新土豆下来了。溪水边,传来大姑娘小媳妇的欢笑声。她们把盛着土豆和几块小青石的竹笼,放在清清的河水里浸洗后,提出来摇一摇,再浸洗,再摇一摇。如此反复数次,竹笼里土豆全都脱了皮,白嘟嘟鲜嫩嫩的。餐桌上有了洋芋叉叉、洋芋糍粑、洋芋卷卷,以及蒸炒炖煮的各种洋芋美味。
这时候,我们陕南的葡萄也熟了。这里的葡萄果粒大而饱满,紫色形圆,肉白多汁,甘甜柔爽,食之令人心旷神怡。而酿造红酒的龙眼葡萄,在丹凤县一带,漫山遍野都有种植。采摘季节,无论早晚,一拨又一拨的人们用手推车、架子车、三轮车、大竹筐,满载着刚刚从架上摘下的鲜葡萄,一趟又一趟往酒厂里送。
雨,不觉间多了起来,下一场凉一点。这时候,夏天也快接近尾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