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祁晓燕)在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赛罕区南门外小学教师王鹏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工作。
14年前,王鹏怀着教书育人的梦想,成为赛罕区西把栅中心校的一名数学老师。站在神圣的讲台上,她不曾忘记自己的誓言,从未动摇过教书育人的拳拳之心。她用心做教书育人的每一件小事,耐心处理班级里的每个问题,用全部的爱呵护每一颗幼小的心灵。正是这份赤诚之心和强烈的责任感,让她在工作与学习中不断成长,也收获了学生的爱戴和家长的认可。在这个过程中,王鹏觉得,能够与学生们一同学习、一同成长,自己忙并快乐着。
“工作几年后,我调入赛罕区南门外小学任教,学校的办学规模和先进的教学理念给予了我更多的新思路和新启迪,也让我在实践中逐步夯实了教学经验。通过‘人人一节创优课’‘青年基本功大赛’等活动,我在听课、评课、磨课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了教学方法。我还被推荐加入市名师工作室,经过8年多系统培训,授课能力实现从‘讲一节合格的课’到‘讲精彩的课’再到‘讲有思想的课’。我还登上了自治区小学基本功大赛的舞台,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我深知个人的快速成长正是源于我市持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这股‘东风’,为此我深感荣幸。”王鹏说,作为一名有着14年教龄的老师倍感幸福,这种幸福感来自市委、市政府对教育工作者的关爱与关怀,更来自于首府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丰硕成果。
王鹏告诉记者,自从进入学校教导处工作,自己的教学视野得到了进一步拓宽,在工作中积累了更多的教学技能与管理经验。随着“名师+”工程的持续推行,优质学校从“单兵冲锋”转变为“集团军作战”,扩大了优质资源供给。教育集团之间搭建了资源共享和交流的平台,为青年教师开通了成才“快车道”。职称评审制度的改革举措,不仅让职称指标向一线教师倾斜,还打破了小学教师原有的职称“天花板”,拓展了小学教师的职业发展空间。
“在教师的岗位上,在教育这片热土中,我将继续努力进取、积极探索,把自己的知识和热情全部奉献给所钟爱的教育事业,这样才无愧于优秀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王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