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6版:民生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自治区消费者协会联合五省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消费者协会发布“双节”消费提示:

拒绝过度包装 践行绿色消费

本报讯(记者 祁晓燕)为让消费者更健康、更科学地享受美食,营造绿色、环保、节约资源的可持续消费环境,形成良好社会风尚,重庆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四川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陕西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消费者协会、青海省消费者协会、甘肃省消费者协会对月饼、茶叶类节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行业协会及广大消费者联合发布消费提示:拒绝过度包装,践行绿色消费。

守法经营,自查自纠。生产经营单位应自觉履行法律义务,依法依标生产经营,减少自然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当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第一责任人。销售单位要严把进货、采购关,生产单位要严把包装关,及时排查解决问题,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生产企业应树立“安全实用、节约资源、绿色简约、消费友好”等新消费理念,开发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包装设计,实现包装垃圾源头减量。将产品本身质量放在首位,着重在色、香、味等品质上下功夫,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和生产工艺水平。

加强引导,诚信经营。有关行业协会应加强行业自律和行业指导,加大对国家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宣传力度,推动月饼、茶叶类产品生产销售回归食品本身属性。正确引导生产者、经营者贯彻绿色节约理念,自觉抵制食品过度包装,合理制定月饼、茶叶类产品价格,促进行业健康发展,营造诚信自律经营环境。

积极监督,及时举报。广大消费者应争当抵制浪费、厉行节约的监督者和践行者,拒绝购买过度包装食品和“天价”月饼、茶叶类产品。根据标准规定,月饼包装层数不得超过三层,包装不应使用贵金属和红木材料,且不应与其他产品混装等;茶叶及相关制品包装层数不得超过四层,除直接与内装物接触的包装之外,所有包装的成本不超过产品销售价格的20%等。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一旦发现商家有违反新国标规定的问题线索,可以采取拍照、截屏等方式记录,保留相关证据,及时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举报,为绿色消费、节约资源贡献自己的力量。

拒绝攀比,反对浪费。消费者应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念,摒弃“面子”心理,拒绝为过度包装买单。应关注产品货真价实、日期新鲜、配料健康等“里子”因素,主动选择包装简约适度、绿色环保、可循环利用的产品。不超量购买,避免过期变质造成钱财损失和资源浪费。

正规渠道,理性选购。消费者应注意查看产品的外包装是否完整、清洁,查验相关信息是否规范、完整、清晰,如SC标志、配料表、生产日期、保质期、净含量、生产厂家(地址)、执行标准号等。网购时,注意查看平台内店铺是否公开营业执照信息、营业执照的电子链接标识及经营业务有关的行政许可信息等,选择证照资质齐全、信用良好的商家。

保存凭证,依法维权。消费者应主动索取发票、收据等消费凭证,收集并保存好促销宣传、产品介绍、支付信息、聊天记录、商家承诺等信息。一旦遭遇权益受损,先行与卖家或购物平台联系解决。如不能协商解决,及时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及消费者组织投诉举报,切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