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重塑邻里关系 激发社区治理活力

——首届呼和浩特市社区邻里节活动综述

●本报记者 吕会生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文明社区创建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塑造和谐邻里关系,推动形成共建共享共治的社区治理共同体,为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贡献首府力量,9月5日,我市启动了为期两个月的首届社区邻里节活动。围绕“邻聚力·共享家”共建美好幸福家园活动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系列主题活动,进一步促进了邻里之间的情感交流,提升居民的社区归属感、认同感和荣誉感。

以“德”为本,提升邻里文明新风尚。以市民文明素质教育为重点,广泛开展“邻里学”系列主题活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开展理论政策宣讲、全民阅读、普法教育、科技科普等方面的学习宣传培训,深植厚培忠诚维护、感恩奋进的情感之基和力量之源。

“远亲不如近邻”“千金难买邻里情”……邻里和谐,社区就和谐,社会亦更加和谐。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我市还组织开展了广场咨询、培训、文艺演出活动,引导和教育社区居民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以“和”为贵,展现邻里和睦新气象。以拉近邻里关系为突破口,以弱势群体帮扶为补充,我市深入开展了“邻里帮”“邻里情”“邻里和”系列主题活动,通过开展邻居见面会、楼道茶话会、邻里共建联谊会、“邻里聚一堂”谈心会、晒晒我的好家风好家训等活动,加强邻里间的交往交流。

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围绕便民服务、养老服务、健康义诊等主题,我市积极开展了“邻里节”送健康、“手牵手,邻帮邻,共建和睦大家庭”等系列特色活动,为有需要的困难邻里排忧解难,建设邻里相伴、邻里相携、邻里相帮、邻里相扶、邻里相助的良好邻里关系,有效营造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浓厚氛围。

我市通过广泛开展“好邻居、好婆媳”“社区好人”等评选活动,征集邻里好故事、睦邻温馨格言,举办“和美家庭、和睦邻里、和谐社区”摄影图片展等活动,抒发了广大群众共建和美家庭、和睦邻里、和谐社会的美好心愿。

以“乐”为美,引领邻里融合新生活。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主导,深入开展“邻里乐”系列主题活动,发放邻里联系卡、居民服务卡,举办“邻里一家亲”文艺晚会,并通过家庭才艺、厨艺展示、社区广场舞、趣味运动会等形式,使居民纷纷走出家门,参与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生活氛围。玉泉区开展的“健康迎国庆,欢乐促和谐”家庭趣味运动会赛出了趣味、赛出了友谊;赛罕区组织的“情系我赛罕,美味在百家”邻里厨艺展示及百家宴活动吸引了成百上千个家庭参与,现场气氛热烈而欢乐。社区“邻里乐”系列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居民文化生活,为强化社区文化建设,提升社会和谐程度起到了良好的引领促进作用。

自9月以来,全市各旗县区、各街道、社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以社区为单元,以社区居民为活动策划、实施和参与的主体,通过精心设计各类主题向上、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寓教于乐,便于居民广泛参与的“邻里学”“邻里情”“邻里帮”“邻里和”“邻里乐”等系列主题活动,通过上下联动、条块结合的组织方式,不断创新形式,打响品牌,组织开展社区邻里节活动100多场,使邻里节活动开展得既具声势、又有实效,“零距离”的邻里活动,增进了邻里了解、邻里交流、邻里互助,使邻里关系更加和谐,提升了社区治理“邻聚力”。

同时,我市以社区邻里节为抓手,将社区邻里节系列主题活动与“邻里守望”志愿服务、“共建共治”社区协商、“共创平安”社区治理、“文化铸魂”精神文明创建、“我们的节日·中秋”等相关活动融合,进一步搭建起邻里交往空间、打造精神文化家园、重塑生活共同体,推动社区从陌生人社会向半熟人、熟人社会转变,助力现代社区建设向更高层次、更深领域迈进。

下一步,呼和浩特市社区邻里节活动将以突出实效,形成品牌为目标,着重突出社区特点,突显地方特色,不断加强互动交流,增进邻里情意,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让社区邻里节真正成为居民群众自己的节日。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